下面就我的经验谈谈如何写信寻求帮助,相信对很多人会有帮助,不仅限于这类寻求规划帮助的人群,对于每个人在职业探索中向业内专家求助或面对雇主写求职信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一,
题目有多重要?其重要性胜过半篇正文。大部分人给我们来信的题目都是“帮帮我”、“求助”、“咨询”或“救救我”之类。这在来信过多的情况下,使每一封信缺少区分度,难以引起阅信者的兴趣。几乎每个来信者都是要寻求帮助,这就好像你在要投给雇主的简历开头赫然写上“简历”两个大字一样,这是不言自明的,完全没必要,专业简历的title应该是自己的名字。这么说可能有些苛刻,但是在邮件大量充斥邮箱的情况下,我只能有选择地来抽阅和回复。很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有回复价值的邮件,而对邮件内容的判断,第一步就从题目开始。很希望来信者在题目上首先就点明自己的问题。比如,“会计专业的我,应该考研还是工作?” “不喜欢数学专业,我是否可转学金融?”
第二,题目要有独特卖点
这是在第一条基础上,对个别有心的来信者的特别建议。第一个建议只是说有信息量,大概读者会点明自己的问题可归为哪一类,而其实我们已经回答了大量的类型化的题目。如果一个来信者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独特之处,引起阅读者的特别兴趣,当然一个题目的完全功效就发挥出来了。比如这样一些题目:“有三个男的,我到底嫁给哪个好?”“我是否该偷渡去美国?” “我是刑满释放人员,怎么找工作?”
第三,来信要简短或有摘要
这又是一种专业精神的体现。当然,我们能够体会来信者不吐不快的心情,但是请尽量简短说明问题,这是现代专业人才在职场的一种基本沟通素质要求,尽量短的时间内可以说明要点。如果希望写万言书,也最好写好后回到前边做一下小的归纳,列明来信的要点。
第四,忌太细小或太空洞的问题
太细小的问题,比如,“GRE是什么?”“UC Berkley的招生办电话是多少?”这些本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比写信给我们更容易获得答案。
太空洞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美国好还是英国好?”“IT和金融哪个行当更有发展?”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
我们解决的主要是中间层面的思想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基本的信息应该自己做好功课,哪怕探讨大问题,也要交待清楚前提和背景。
第五,对读信者更多调查了解
不管些什么样的求助信,对你的邮件的阅读者有一定了解总是必要的。最好能比较清楚他讲过什么,他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比如,有人写信给我们说他要做中国的教育部长,有人写信寻求“最快的出国方式”等等,前者不清楚我们主要善于谈“市场化的就业”,后者不清楚我们所宣扬的是理性规划下的留学——他们当然可以问类似问题,但似乎更适合向别处求助。
有人或许会生出疑义,假使以上几方面都能做到,那么写信者是不是自己完全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了,为什么还要多情地写信给无情的你们?但是,这种现代意识、观念和方法的宣扬却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我们无法要求每个来信者完美地做到每条标准,但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很多来信者疑惑背后的为什么。如果你思考和准备得更多,你就更接近于不需要寻求任何咨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