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新浪首页上的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决定首先把两年制硕士改回为三年,这种想法确实有一定的背景基础。
去年是“小硕”、“大硕”撞车年,有一种流行的看法是,“小硕”是不足月生下来的硕士宝宝,跟“大硕”的成熟度没法比,因此在硕士这个层面上,成了一个类似大专的鬼东西,斩获了不少歧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王书记对此相当有体会,他说:“研究生学制问题一直争议不断,长江证券的总裁曾跟我表示,宁可要金融专业的本科生也不愿意要跨专业进来的研究生。”
这里边我想混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的抱怨,是因为对“学制”有意见吗?三年就一定比两年学得好?
对于硕士毕业有些甚至不比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强,我觉得这主要不是学制年头的问题,而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大量硕士改为两年制,我想应该是中国大学受教育发达国家的影响,“与国际接轨”的改进,我们本来指望出现这样的局面:一般而言三年制硕士是学术性学位,为了将来继续搞研究,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而两年制硕士是应用型学位,作为一种高级的职业培训,更多地加入案例教学,更多地参与行业的实践,把研究生培养成为行业领域内的高级专业人才——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院毕业之后,他们才能获得比本科生更突出的就业竞争力。
不幸的是,建起所谓与现实产业结合,面向市场对人才需求而动的实用型研究生教育,这在高度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下的中国高校里,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位书记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信号的理解,竟然就是认为企业抱怨他们学制短!
如果不把很多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改变,不管是学习三年还是学习十年,照着理论化、学术化的老路去培养一切研究生,研究生就业力如此低下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两年毕业可以,但是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这就是这种糊涂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能够在两年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应该坚决鼓励他们去念博士!
而那些真正要从事各种行业实际工作的,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发表什么垃圾论文充数,简直是乱弹琴!
最头脑不清的地方在于,首先决定改回三年制了,然后才“学制改为三年后课时怎么改,导师怎么指导的具体政策都在制定中”——不是根据培养目标,首先确定好需要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而是先定好鞋的尺寸,再决定要把脚丫子削到什么尺寸,这想法真是咄咄怪论!
我们确实希望中国大学能够有所创新,在教育全球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中国的名牌大学已经没有办法总是关起门来自大了。但是,一部份高校的先行和个色发展,我们希望是根本性的教学方式创新,而不是这样三年两年的左右平移。希望酒足饭饱,舞过三巡之后,我们的教育主管领导们也能多少研究点教育规律聊作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