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为其难,奢谈婚姻观这种话题,实在是职业话题谈多了,觉得不够有趣:)
我曾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有过一段通信经历。她最开始在西北一家精神病院做倒水,打饭这种简单的护理工作,通过七八年的打拼、进修,她成功地成为一家世界级富豪旗下公司的骨干员工,月收入增长十几倍!
要知道,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拿着一万块上下的薪水,这需要怎样艰苦卓绝的一段奋斗经历?她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年纪不小了,耽搁了终身大事,得赶紧找个人成家。
通过熟人介绍,没费什么周折,她找了一个丈夫,成了家,希望从此不再被认为是个怪人。
可是日久才发现,丈夫和自己多有矛盾。由于她不断在提升自己,不断地开阔眼界,不断接触“更高层次的人”,发现男人也可以“如此优雅,如此有教养”。看到了更新的目标,新的生活样态,她总是不断地警醒自己:你还要抓住青春的尾巴,还有更大提升自己的余地。
可是她的老公,月收入足有五六百大元,打打麻将,喝喝小酒,崇尚悠闲惬意的世俗版陶渊明式生活。
她的收入要供房供车,她的工作要求她每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到北京和上海。她的老公说:“我娶你干嘛?老婆不能守在身边,要你何用?”
而且他们没有孩子,这也成了她被指摘的一项罪状。
“要么你去辞职,要么我们离婚!”她的男人说。
她问我该怎么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我不能直说。
可以直说的是前半句:一定不要辞职。辞了职房子和车谁供?假使一个选择会导致人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就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份明白确切的灾难。
但是婚姻怎么办呢?
诸位看官也许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许是被我的偏向性叙述误导了也说不定。
她的疑虑是,毕竟和这个男人生活了这么多年,连生活圈子——亲戚和朋友的圈子都已经融合了,说一句离婚,谈何容易?
说一句离婚,谈何容易?!!!
这样,我是生平第一次,谈起了自己的婚姻观。
我说,从一方面看,这很可能是一种交流和交往的方式方法问题,跟你的老公好好谈谈,彼此做一些调整和让步。
你知道,有些人或许只跟你见面一刻钟,却有能力留给你一天的回味,他的一丁点温柔都可能被你放大成无尽泛滥的怀想;还有一种人,他可能跟你厮磨一天,但是每一刻都让你觉得多余,让你时时警觉人生是如此的枯燥和漫长。
也许有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根本上,这体现了人和人的个性魅力、综合素质和人际能力的不同。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教育体系,缺乏“人之如何成为人”的这种教养,这可能和你在工作方面是否具备专业能力无关,它却关系到你根本性的人生幸福问题!优秀不优秀是个低层次问题——一个人是否活得生动、活得茁壮,活得富有人性光辉,这才是人生致命性的根本要义!
尽管你与我和其他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一样,都是在贫瘠的人生资源上奋斗,当你在人生战场上要疾步前冲的时候,除了不能扔掉枪,也许无法背负更多的行装和辎重。(
世界上没有彻头彻尾的恶人,人和人交往的钥匙在于,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并给以善意的满足。也许你们的感情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糟,只是彼此越来越不耐烦,失去了感受对方需要并为对方付出的那份耐心。
另一方面,我不能总是做和事佬。关于什么是维系婚姻的基础,我也有一番或许酸腐发馊的议论。
请问,婚姻是不是应该门当户对呢?
我们必须看到,由于门第不同,由于收入水平(经济地位)不同,由于学历层次不同,由于年龄差距,由于国籍不同,由于种族差别,由于成长阅历的不同,这些都可能实际造成婚姻中不可弥合的裂隙。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那些门第不同,收入水平(经济地位)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上有差距,国籍又不同,种族有差别,成长阅历都不同的人,一样有些人(哪怕是少部分)可以超越这些因素而获得婚姻生活的极大成功!
我炮制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婚姻的文化基础”,用它来指示维系爱情的非身体性基础(身体性基础,比如性)。两个人一定要在差不多的“文化”情境之下,才能够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否则我们毋宁说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体系中,根本没有彼此交流和理解的基础。
一个极端的例子能够使我们看得明白:比如一个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荒蛮土著人是很难与华尔街上体面的投资银行家结合的(不管是男女搭配,还是男男、女女)因为他们缺乏起码的语言沟通和文化基础!
文化的表象就是那一切,门第、收入、学历、年龄、国别、种族等等,文化差异的基础就是价值观的根本不同!
所以,任何表象并不能根本地阻止人们相爱和结合:王子若有深厚的平民意识,也可以娶个农家姑娘;杨振宁也可以娶翁帆,因为他发表的一些言论,足证明他童心不老;小学毕业生,假如他嗜书如命,当然也可以跟女博士贤妻坐而论道。这一切都并没有构成文化障碍。
但是,假如你和自己的老公,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接触的社会层面不同,这一切已经根本性地带来你们对生活的价值取向不同,它已经上升到了文化内核的层面,你们已经缺乏了对话和交流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这就跟跨国婚姻多遭败绩的实质没什么不同。文化多元化,个体价值观的瓦解和更新,对传统婚姻造成越来越猛烈的冲击,这是我们可以看到并继续预见的时代特征。
兄弟们,我不能对一个比我年长的女性奢谈妄议,只能拐弯抹角。我不能冲她大喊:“离婚吧,你失去的只有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那是戏剧,不是人生。
我也害怕她问我:“既然你让我离婚,那么,怎么能再找一个?”
我尝试着去体谅她的苦衷,那一定需要千折百回的辗转。我的沉闷理论中或许有话语的快感,但是那个决定我无法直接给她。
世事冷暖,人生苦甘,得失在寸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