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你所接受的教育

(2006-01-21 16:45:44)

 


在《工作让你快乐吗?》一书中,作者克拉克曾指出: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学校教育无论是太多还是太少,都将成为一种严重的障碍。

 

我们普通人所能够理解的思路常常是“教育致富”,学校教育真的能使人致富吗?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许一部分人变得富有了,但也有另一部分人终身还是在为生计疲于奔命。这起码说明:学校教育并不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因素。

 

学校教育甚至可能成为你人生中的根本性障碍,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之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古怪而又极具典型意义的案例。

 

许荣是东北师范大学的一名生物学本科生,成绩并非优异,但却因在本科时所表现出来的较高“综合素质”,不幸被保送为中科院的直博生。她来到北京,在未来导师的指导之下做了一些试验,并将就试验中的阶段性成果写成自己的大学毕业论文,但是一个月下来,她就几乎崩溃了。

 

“那几乎是过着蹲监狱般的生活!”她向我抱怨说,“不可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五六年,我的青春就完全在暗无天日的实验室里毁了。”

 

“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我说。

 

“我很痛苦,”她说,“这个直读博士的机会还是我花力气争取来的,当初学院要保送另一个人,但是她的综合打分在我之下,我参与了校园里的许多活动,作过学生干部,我为什么不能被保送,这不公平!于是我找到院里的主管老师,据理力争,赢得了本就该属于我的这个荣誉。”

 

“我感到奇怪,”我说,“难道中国大学的研究生保送制度是靠评定‘综合素质’来筛选的吗?”问这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中国人,完全被中国人的古怪行事方式弄懵住了。据我所知,美国大学的本科入学也极为强调“综合素质”,比如你的文体特长可能成为申请名校极重要的砝码,但是申请入读研究生院则不然,“综合素质”固然还有意义,但是最被看重的还是你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学术潜质。

 

她对我的提问不置一词,还沉浸在自己深深的失望和痛苦之中,她说:“我不敢想象,未来可能五六年、六七年都这样生活下去!”

“你是一定不想做生物学家,搞生物研究的吧?”我问。

 

“当然!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生物学家,我只是心想读个博士也不错,而且还是中科院的博士!”

 

“谢谢。恭喜你!”我说。

 

“恭喜我什么?”她吃惊地看着我,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恭喜我得偿所愿地读到了博士?”

 

“不是,恭喜你在没有正式读博之前,就已经通过‘试穿工作’这种最先进的职业调查手段了解到你不适合干这个,想想假如你毕业后才来到中科院,才发现生物研究并不像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那么充满生活情趣,想想你节省了五到六年的时间……恭喜你,马上放弃这个博士!”

 

“那可是中科院的博士……”她悻悻地说,“很多人挤破脑袋挣抢的名额,我被保送了,却居然要放弃!”

 

我说:“听说过让·保罗·萨特吗?他以‘我拒绝接受任何来自官方的奖励’为由,拒绝了诺贝尔奖。说实在的,这不是他的损失,而是诺贝尔奖的损失,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比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都更了不起一些,他已经不需要这份荣誉带给自己的光环,他已经超越了诺贝尔奖!

 

“你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一样,你已经超越了中科院的博士——他们录取你了,只要你按部就班地读下来,不出什么大岔子,要获得博士学位并不太难。但是你现在放弃它,毫无疑问是因为你可以有更好的路要走,绝不是说,放弃了你就要在五六年后在一个低于中科院博士的水平上发展。”

 

“我能做什么?”

 

“别问我哲学问题。问题是你都做过什么,未来想做什么?”

“我只学过生物,学得也不是很好,当然可以做中学的生物老师,可是我不想做这个。”

 

“那你为什么还要报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呢?”

 

“因为我中学时生物课的成绩是最差的,我就想要用大学四年来把它补上……从小到大,我都是好学生,都是老师家长特别满意的那种乖孩子,就是生物课,老让我出丑……”

 

“盖普洛公司的两位高管写过一本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里面提到一个基本观点:一个人要成功,根本上靠的不是弥补弱点,而是发挥优势;弱点永远不要去弥补,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永远是他的优势和特长,决定一个人失败的才可能是他的弱点,所以弱点也需要去管理,但是根本上是要去识别自身的优势,发展自身的优势,使之成为自己的特长和核心竞争力。你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弱项,拿自己的短处去与比拼,这在人生奋斗的路上,你已经落后了一大步了。

 

“我知道,你这种思路的由来,有着深刻的教育观念背景。我们这个社会流行的教育思潮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我们的高考制度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使人才平均发展’——想想假如你是数学特长生,因为高考只取总分,你肯定不会花更多精力在数学上,而去专攻你最薄弱的科目,结果大家的各科目水平都被拉齐,而且往往是湮没了每个学生的个性。

 

“既然生物学这门专业你已经戕害了你四年,而你对它仍然提不起兴趣,为什么还要继续再追加五年的苦役和徒刑?为什么还说中科院的博士对你是一份舍不掉的荣誉?它对别人也许是通天大道,但对你却是地狱之门!”

 

“可是,我的父母、老师都在为我骄傲,从小到大,我从没自己做过这样的决定,放弃中科院直博的机会,他们会认为我疯了,认为我有病……”

 

“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老实说,这是高等教育在你身上所体现的最大失败!为了破除你的这种心理障碍,破除你这种落伍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更加凶狠地打击你,击溃你心底里顽固的虚荣和幻想。你确实有一种病症,这种病症怎么描述呢?你就是个活脱脱的当代孔乙己!”

 

此言一出,她才真正开始受到触动。我继续说下去:

 

“为什么说你是当代孔乙己?孔乙己已经被封建礼教迫害的不成样子,但是他思想中毒如此之深,甚至于已达到陶醉于礼教之毒害的变态程度,还满口的‘之乎者也’,‘窃不算偷’那种论调,你跟他的病症,只是处于时代不同,病体有所变异,但是病理却是完全一样。

 

“你被一种流行的落伍的教育思潮所影响,在其中长期浸泡,你本身选择了生物学,已经是被毒害了;但是你还在为取得一个到中科院读生物学博士的资格而深以为荣——这完全都不是你的判断!中科院博士的荣耀,完全是父母、老师在以一种类似于礼教的方式输灌给你的价值观,而你还在乐此不疲!

 

“一个人真正的思想成熟,在于独特价值观的确立,在于个体判断力的形成,而从小到大,你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独立性人格——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它表面上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群体性就业无能,当然大学不仅仅是职业培训学校,但是大学最高的意义应该是使学生得以人格健全的成长,得以知晓人之为人的根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困惑,就业迷茫,恰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从未充分地发展过自己,从未在价值观层面、在独特人格的层面确立自己,长大成人!”

 

她因为我的激烈言辞而深有感触,我想在她脑子里此刻一定有什么在飞速地转动,就像被插进了软驱的磁盘,有什么东西在被格式化,有什么东西在被重新写入。

 

“我其实是很喜欢教师这类与人能打交道的行当,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给别人带来帮助。这可能才是我想要的工作类型。”

“具体地说来,你身边有什么自己特别羡慕的人没有,他们具体是干什么的。”

 

“我就很羡慕我母亲的工作,她是一个退休的大学老师,做了很多年的人力资源培训。我还是不想去教小孩子生物学,我想干像我母亲那样的工作。”

 

“说到底,培训师也是教师的一种,既然你母亲在这个行当里,她当然可以提供给你各种信息和机会……”

 

“她曾经说起,可以引荐我去一家人力资源培训公司实习。”

 

“先干起来再说,既然你有这样的机会。然后干个三五年,假如你想谋求更大发展的话,也可以去美国读一个名校的MBA,那时候,二十八九岁回国,当你的同学刚从博士毕业,仍在为前途而痛苦、惶惑的时候,你肯定已经是高薪的金领培训师了。

 

哪怕从虚荣的角度,一个美国名校的MBA是不是也比一个中国的博士更有光环一些?”

 

“但是,你凭什么就能保证我会申请到美国名校的MBA呢?”

 

“因为你肯定能做到最好,就凭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还爱做这个行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