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月黑风高。我小人家又出动了。
晚上十点钟刚刚送走一位学生,大话职场人际关系问题,(虽然我的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一团糟,但是我可以狂谈血泪教训啊)谈到说不动话为止。满怀疲惫和兴奋,现在是十一点多钟,又爬到这边来絮叨两句。
因为在岁尾和年初,尽管徐老师和我又一如既往地遇到了新绝望的中科院博士(假如你也是中科院博士,也很绝望,至少你要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但毕竟还是遇见了两位职场的异类物种——这两个家伙并非仅仅代表着可以冲击知名外企的实力型选手,在我看来,在他们这个年纪上,代表着的是中国新新青年的顶级成功。
从近的说起,先说今天遇到的那位帅小伙。
一、杭州的比尔倒下去,沈阳的盖茨站起来
他本来是在某军校就读,学的是CS专业,他专门花时间研究了军校退学标准,就去找个将军吵了一架,多科红灯高挂,然后轰轰烈烈地退学了。(此系片中危险动作,请勿在家模仿)
他从初中开始玩程序,到大学里开始琢磨IT业动态,发现针对移动通讯设备的软件设计方向最具潜力,于是开始跑军校外边的网吧,从互联网上down下各种英文资料,每天18小时自学手机软件研发。(他所有的学习依托于互联网中的免费开放资料)
技术娴熟了,他开始求职准备,平时在网上积累到了一千多个EMAIL地址,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电子杂志群发过去,900多次失败之后,一家芬兰公司、一家美国、一家中国公司发出了对他的面试邀请。他打电话说,我没有学历,也没有亲爱的北京户口;对方答曰,no problem.
基于民族感情(或许),他选择了中国公司。在他父母无奈下准备就此养活他一生的时候,他得到了最初月薪七千块的那份工作。
一年来,他已经参与了八个项目,自认为在某项技术的应用开发领域里,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每天可以通过互联网,得知世界各地此领域顶尖高手们都在想些什么。他期间参加了一个国内顶级的设计大赛,并得到了一等奖。直到颁奖典礼上,才跟他在上海的那个合作伙伴第一次见面。
有一次,他为一个软件开发上的问题,给远在法国的某个业内专家写了mail ,这个热心的法国人无私地与他分享了一些个人的私密技术文档。
为了一个项目的完成,他可能要在埃及找一个自己熟悉的技术高手配合,再把薪酬打过去,这一切都只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互联网广告时间,请稍后……
一些你能想到的顶尖移动通讯企业纷纷邀请他加盟,开出的价码是月薪3000美金。
他今年只有21岁,但是已经有女朋友了,是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而且据说两人感情很好。
二、小强不是蟑螂,是一只牛狼
如果说以上是一篇技术传奇,那么此篇讲的就是一个商务神话。(尽让我这样的土人少见多怪,只好用“神话”这样的狠词,唉)
小强的专业并非商科,说出来我都记不得了,好像是海关之类。
他找个机会去了一家中国公司实习,有位经理点拨了他一下,说这一块业务,你完全可以拿出去单干,于是他休学创业了一年,
他的项目就是帮助一些大公司做做校园推广,也许没赚什么钱,但是他跟我说,他的年营业额超过千万。
惠普公司、百事可乐,这些大公司都是他的客户,他跟惠普的高级经理谈业务,说我能不能进你们公司做做“义工”?他把生意暂时交给合伙人,钻进惠普白干了俩月。
后来卖掉股份,重新回到校园,他开始了大四的求职历程。
开始我也想去“四大”,想想算了,应聘过XX,也许是怕我审计出他们自己也有问题吧,人家还真不要我。
后来也还得到过那么七八个offer,诸如宝洁、IBM、雀巢之类,有些外企招聘还真是牛呢,从头至尾根本就没问过我的成绩。一个副总直接让我过去做他的助手,我也在考虑……。像某省移动,第一年的起薪就是十几万,我去看了看,他们的手机增值服务真的前景诱人,但是我该不该进国企呢?
我更倾向于选择陶氏化学,因为她是这个行业的世界级领导者,但是在中国刚刚有一个办事处——听说做化学这类行业的人,到时候要去美国的话会遭歧视,人家不给发签证,这是真的吗?
好幼稚的想法啊,我终于得空可以取笑他一下了。
三、牛人启示录
技术天才对我说,我特佩服老罗回答徐老师那句话:我就是个教GRE的高级技工啊!我这个也是,但在国内用xxxx软件做开发这个领域,我自认为能排进前十。对了,我特赞同《约见徐小平》中徐老师给那期访谈起的题目,“潜心钻进一个行当,就能避免死于‘烂校’”。(嘿嘿,不好意思,纠正一下,不劳徐老师大驾,这个题目偏巧是我起的)
谢谢大家看到这里还没有睡着。
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都长得帅?好像这不是关键问题,虽然他们都比我长得帅,但是我比他们谦虚。
都退学或者休学过?那是因为他们都不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是个特色,但它也许是属于传奇的一部分,但是不决定成功。(但倒是可能避免了他们沦于平庸。)
英语都很好?正确选项的一部分。环球化时代炙手人才的一条明显标志。
那么什么才是决定性的?
欢迎讨论……
(上文提到公司名称并非均系实际情况,请勿对号入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