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新国标“羽绒”交流之一

标签:
羽绒服新国标 |
分类: 纤纺专业 |
在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实施过程中,笔者接到诸多企业代表关于标准问题的咨询,现笔者结合羽绒服新国标宣贯答疑,以及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将企业代表有关羽绒服新国标“羽绒”的问题回复如下,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回复必有谬误处,敬请行业专家给予指导。请企业在采纳笔者回复前,先和合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以避免不必要的后续问题发生。
1.羽绒服新国标为何还继续考核异色毛绒含量?
1.羽绒服新国标为何还继续考核异色毛绒含量?
回 复:异色毛绒含量为非必要考核项目,仅考核明示为白鹅绒/白鸭绒的产品。
2.羽绒服新国标为何不考核毛片含量?
回 复:
(1)毛片考核的目的是限制大毛片和长毛片,以保证羽绒的手感不扎手。按现有羽绒生产工艺,羽绒厂一般用五厢分毛机分毛,在一厢二厢机中,就把大毛片和长毛片分离干净了,羽绒主要在四厢机和五厢机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绒中是不含大毛片和长毛片的,只有较长的绒型毛和小毛片混在绒中难以分离。根据多年检测结果看,绒中很少出现大毛片和长毛片。绒型毛和小毛片对羽绒手感影响不显著,所以考核毛片含量意义不是很大。(2)大毛片和长毛片在羽绒中分布不均匀,会增加绒子含量检测值偏差,给绒厂商带来风险,绒厂也不会故意在羽绒中加入长毛片。
3.羽绒服新国标为何不考核水分率?
回 复:羽绒是天然材料,受环境湿度的影响会吸收或释放水分,导致产品中的水分含量不同。而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的贮存环境,导致羽绒羽毛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差异更大。水分含量通常作为贸易结算时的计重折算指标,对羽绒品质影响较小,因此,在本次标准修订时予以取消,由羽绒买卖双方自行控制水分率,正常情况下,羽绒水分率在13%以下。
4.羽绒服新国标规定绒丝+羽丝总量小于等于10%,对于绒子含量较低的羽绒产品,可以通过增加绒丝+羽丝的总含量提高羽绒手感,羽绒服新国标为何要限制羽绒中绒丝+羽丝的总含量?
回 复:羽绒服新国标限制绒丝+羽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羽绒服缝线钻绒根数与羽绒中绒丝+羽丝含量成正比,高绒丝+羽丝含量易导致羽绒服钻绒增加,中国消费者普遍难以接受钻绒多的羽绒服。(2)限制羽绒中绒丝+羽丝含量,可以引导羽绒行业公平竞争,限制绒丝+羽丝含量,可以限制羽绒厂商通过大量拼堆绒丝+羽丝从而提高检测绒子含量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3)目前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十多年前就对绒丝+羽丝总含量开始限制,以提高羽绒制品品质,羽绒服新国标限制绒丝+羽丝总含量,可以让中国羽绒服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
(1)羽绒服缝线钻绒根数与羽绒中绒丝+羽丝含量成正比,高绒丝+羽丝含量易导致羽绒服钻绒增加,中国消费者普遍难以接受钻绒多的羽绒服。(2)限制羽绒中绒丝+羽丝含量,可以引导羽绒行业公平竞争,限制绒丝+羽丝含量,可以限制羽绒厂商通过大量拼堆绒丝+羽丝从而提高检测绒子含量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3)目前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十多年前就对绒丝+羽丝总含量开始限制,以提高羽绒制品品质,羽绒服新国标限制绒丝+羽丝总含量,可以让中国羽绒服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
5.羽绒服新国标规定绒丝+羽丝总量小于等于10%,而对毛片含量没有规定。实施时,如果做绒子含量50%、60%、70%的羽绒服,羽绒中会含有大量毛片,毛片含量高会导致羽绒手感下降,此问题如何解决?
回 复:(1)建议绒子含量70%及以下的羽绒,尽量与厚面料羽绒服搭配使用,可减少羽绒手感对消费者的影响。(2)对于绒子含量70%及以下的羽绒,又想做出类似90%绒子含量的柔软手感,建议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中放宽绒丝+羽丝的总量限制。国内某些羽绒集中产地已有类似的团体标准可供参考。
6.针对鹅鸭毛绒种类鉴定,是否可同时出具鹅鸭绒含量并给出定性结果,如鹅绒xx%/鸭绒xx%
回 复:可以出具
7.客供白鹅绒,企业标准鸭毛绒含量规定要≤10%,羽绒服新国标要求鸭毛绒含量≤15%,客户还要求做种类鉴定,实际检测的鸭绒含量是13.8%,这个值符合国标,但低于企标要求,这个种类鉴定要定鸭绒还是鹅绒?
回 复:鹅毛绒含量符合羽绒服新国标要求,建议种类鉴定为鹅绒,但是鹅毛绒含量可按企业标准判定不符合企业内控要求。
8.标称鹅绒但鸭绒含量超标,检测报告结果是出鸭绒,还是出鹅绒?
回 复:建议检测报告结果出具鹅绒,鹅毛绒含量低于羽绒服新国标要求,判定绒种类鉴定不合格。
9.客供是85%白鹅绒,种类鉴定后发现是白鸭绒,羽绒的蓬松度指标是按鸭绒判定还是按鹅绒去判定?
回 复:客供明示为鹅绒,那就意味着客户对此产品想标识鹅绒,并付出了鹅绒的采购成本,建议按鹅绒去判定蓬松度,更符合客户利益,也符合标准要求。
10.做羽绒种类鉴定,两个平行样鹅毛绒含量偏差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回
复:根据实验室鹅毛绒含量两个平行样偏差值统计数据,其正常偏差范围如下:
(1)一般3%以内正常,超3%需要做第三个样品。(2)一个样品鹅毛绒含量合格,另一个样品鹅毛绒含量不合格,做第三个样品。(3)两个平行样鹅毛绒含量偏差受其中鸭绒绒朵大小的影响,如鸭绒绒朵大,抽样时一组取到较多大朵鸭绒,一组取样较少大朵鸭绒,平行样偏差会超过3%。
(1)一般3%以内正常,超3%需要做第三个样品。(2)一个样品鹅毛绒含量合格,另一个样品鹅毛绒含量不合格,做第三个样品。(3)两个平行样鹅毛绒含量偏差受其中鸭绒绒朵大小的影响,如鸭绒绒朵大,抽样时一组取到较多大朵鸭绒,一组取样较少大朵鸭绒,平行样偏差会超过3%。
11.鹅毛绒含量项目可能存在不一致(比如:测试了成分分析的,鹅毛绒含量为86.0%,满足羽绒服新国标鹅毛绒含量要求;未测试成分分析的,鹅绒含量为90.0%,鹅毛含量为82.3%,其中鹅毛含量不满足羽绒服新国标大于等于85%的要求),这时候应该怎么办,或者有仲裁方法吗?
回 复:羽绒种类鉴定时,完成成分分析后所取得的种类鉴定样品代表性一般好于未进行成分分析所取样品。当出现未进行成分分析时测得的鹅绒含量或鹅毛含量有一项合格,另一项不合格的情形时,建议最后以成分分析后的种类结果为准。
12.绒子含量允许5%的下偏差,那是否意味着标称绒子含量90%的羽绒服,实际采购时仅需向供应商采购绒子含量大于等于85%的羽绒,即可满足羽绒服新国标要求?
回 复:羽绒服新国标将绒子含量下偏差定位5%,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羽绒成分采用手工检验,不同实验室之间绒子 含量检测值偏差在3%左右。(2)羽绒在运输、充绒过程中容易造成羽绒损伤,导致部分充绒后的产品绒子含量降低2%左右。(3)为确保企业采购90%的绒子含量在充绒后,降低在全国不同实验室做绒子含量检测时的不合格风险,羽绒服新国标综合上述两点因素,将下偏差定位5%。如果企业标称90%绒子含量的产品,实际采购的绒子含量仅85%,在不考虑实验室检测偏差和绒子含量生产损耗的前提下,是满足羽绒服新国标绒子含量要求的,但在市场抽检环境,存在很大的绒子含量不合格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1)羽绒成分采用手工检验,不同实验室之间绒子 含量检测值偏差在3%左右。(2)羽绒在运输、充绒过程中容易造成羽绒损伤,导致部分充绒后的产品绒子含量降低2%左右。(3)为确保企业采购90%的绒子含量在充绒后,降低在全国不同实验室做绒子含量检测时的不合格风险,羽绒服新国标综合上述两点因素,将下偏差定位5%。如果企业标称90%绒子含量的产品,实际采购的绒子含量仅85%,在不考虑实验室检测偏差和绒子含量生产损耗的前提下,是满足羽绒服新国标绒子含量要求的,但在市场抽检环境,存在很大的绒子含量不合格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
前一篇:标准物质保存的6点要求
后一篇:采购回来的标准物质验收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