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修正值、修正因子

标签:
修正值修正因子 |
分类: 质量管理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6.4.11规定如果校准和标准物质数据中包含参考值或修正因子,实验室应确保该参考值和修正因子得到适当的更新和应用,以满足规定要求。然而实验室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修正值/修正因子?首先我们看下修正因子的概念。
1修正值、修正因子的概念
修正值:为修正某一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等系统误差而在其检定/校准证书上注明(或根据检定/校准结果计算得出)的特定值。它的大小与示值误差相等,但符号相反。
修正因子:为修正某一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等系统误差而在其检定/校准证书上注明(或根据检定/校准结果计算得出)的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因子。
如此,我们如何获得修正因子?应该在哪些场合使用修正因子?又如何正确使用修正因子?
2修正值、修正因子的获取
1)通过检定或校准证书直接获取。
2)根据检定/校准证书中的结果计算或分析出修正值、修正因子。
修正值、修正因子的适用场合
仪器设备经过检定/校准后都有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实际测量中,有些场合需要对测量结果作相应的修正,但某些时候只要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对检测结果准确度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具体如下:
3.1以下场合需要用修正值或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3.2以下场合不需要用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修正值、修正因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当检定/校准证书给出修正值时,实际值=示值+修正值;当检定/校准证书给出修正因子时,实际值=示值×修正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