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前臂“前迎”的说明

(2008-02-17 22:08:23)
标签:

乒乓球

前臂

迎前

体育

分类: 技术问答

关于前臂“前迎”的说明


 

    目前大家对“迎前”很关注,其实,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改打大球后显得更加突出。迎前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迎前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了,你就会真正懂得迎前的整体概念,也才能从各个方面去达到和完成迎前所需要的动作要求。有“迎前”也就会存在对立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叫着“滞后”,那么,动作迎前和动作滞后就成为一个动作的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动作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动作滞后就是延缓动作的节奏,拖延击球的时间,不能有效的捕捉和把握进攻的时机,具体的表现就是原地消极的等球,动作的主动性、机动性、应变性和攻击性都不强。迎前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积极的动员身体,主动的去迎前还击,积极的寻找最佳的击球点,灵活的把握还击的最好时机,具体表现就是迎球。

    从以上概念出发,凡属于等球的技术动作,和由此而产生的身体的位置变化,都属于滞后型的技术动作;反之,凡属于迎球的技术动作,和由此而产生的身体的位置变化,都属于迎前型的技术动作。至于环节上和细节上的区别就在于“等”还是“迎”,在于“被动”还是“主动”。一般来说,衡量“等”还是“迎”,可以从身体的姿态来分析,身体重心是下降后坐,还是适当前移前倾,前者是“等”,后者是“迎”; 还可以从身体的发力方式上分析,是身体局部的被动式的用力或仓促的发力,还是从下至上动员全身各个部分向前向上主动参与顺势发力,前者是“等”,后者是“迎”。针对你提出的前臂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始终抓住“重心适当前移前倾,前臂向前向上主动参与顺势发力”,就基本上达到迎前的要求了。

以上供参考,并请参看有关文章,谢谢了。

 

附:sbqsyb朋友的帖


 

请教戴老师

请教个问题,直拍正手攻球时怎么能体会到小臂前迎的感觉?

 
地址:
 
 
请参看相关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