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去提高不定点摆速的难度
当走动攻、拉及左右有规律的结合技术用中等力量训练到能持续起来的程度时,就应当不失时机的开始进入不定点的无规律的走动练习阶段。有规律的走动练习对熟练掌握技术有密切联系,但无规律的练习与实战的关联度更高。当训练进入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时候,二者的练习都不可偏废,前者,有利于掌握技术衔接和转换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后者,对提高应变和自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前者,在比赛进入对自己有利和主动的时候将显现出训练有素,后者,在临场相持与对峙、控制与反控制、攻防交织与转换的时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哪怕是国家队的队员,都不敢放松这样两个方面的练习内容。
不同层次的选手尽管都要把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的基础性的技术进行训练,但练习时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移动的范围、奔跑的速度、动作的幅度、力量的使用以及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威胁性都在向挖掘人体最大潜在能力的方向发展。对业余球手,包括广大的从事乒乓球专门训练的准职业选手来说,上述练习的任务还是在不断的提高技术质量和增强使用技术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选手,都必须要经过这样的训练,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同的是,不同层次的选手在训练中会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训练,就是这样不断的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循环式的呈螺旋型的向前跟进,除非你中断训练或放弃训练。
对于业余球手来说,如何在这个层次来练好不定点的摆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关于不顶点的摆速练习,我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对一般性的方法和一般性的内容都进行过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里要谈的,是如何提高不定点摆速的练习难度。
一、以提高判断反应能力为重点加大练习的难度。
不定点的练习本身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围绕怎么样加深提高判断反应能力的程度,还是有文章可作。比如,在正手连续拉的练习中,从侧身位移动到正手2/3台或1/2台的区域时,不要立即将球调到反手,而是连续压住正手。练习中的情况往往是,选手拉完规定最大移动范围正手一侧的球之后,会反射性的往侧身位回移,如果此时连续压住该点,就会扰乱他的判断,使他在实际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即刻反应。这样的练习就是进一步破坏选手的思维定式,使不定点的练习真正反映出不定点的要求。作为教练员,无论在多球的训练的时候,还是在单球陪练的时候,都要明确这样的指导思想,让练习的一方从协调开始到不协调掉球而结束,尽量打破选手的击球与移动习惯,让不协调的时间得到推迟,使摆速练习的来回逐渐增多。至于选手具备怎样的可变能力,难度要掌握在一个什么范围之内,要使练习的对象既能练得上手,又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这就需要教练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了。
二、以比赛常见的套路球为重点加大练习的难度。
我们可以把比赛中常见的套路球做一个比较和筛选,从中选择难度比较大,对练又比较困难的几种主要的球路,确定为练习的重点,并用这些重点的套路练习来带动其它套路球的练习。在套路球的练习中增加不定点的因素,也就是说,把套路球的练习与后续的不定点的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发球后侧身拉起,然后扑正手或推挡后侧身扑正手,这都是比赛中常见的套路球,要求练习时在完成套路的基础上接着进入不定点的摆速练习,比如接反手推或反手攻进入左右不定点的练习,接正手连续拉、扣的练习,接中路偏正手的小侧身连续拉、打的练习等,实践证明,这样的练习效果很好。进行这样的练习安排,内容非常丰富,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样去根据比赛的需要去进行具体技术的组合,组合得越实际,你训练的效果就会更佳,要知道,组合实际上就是创新。
不定点摆速的训练方法很多,这里主要是结合业余球手的情况只介绍了以上两种,大家可以试着去练习,并且把有规律的摆速练习也结合起来,先练有规律的,后练无规律的,从易到难,只要坚持,相信你的相持能力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请参阅相关文章:
学会用上旋球制服对方
谈谈技术练习的过渡与转换
关于两面摆速练习的基本类型与基本内容
由定位练习向移动练习过渡的训练方法
谈大路球与小路球
谈移动练习
关于中路球和追身球的练习方法
谈乒乓球训练中的速率练习
关于乒乓球的反应速度
关于几种步法的讨论
谈打拉结合,快弧相间的三个阶段
关于摆速
谈正手进攻技术与练习的方法
快攻及快弧打法的正手单项主要技术及练习方法
快弧打法(直板、横板)的主要技、战术组合及练习内容
谈上下左右的步法训练问题
对不定点摆速练习的解读
关于结合技术
乒乓球的衔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