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悖论独孤求败 |
分类: 乒乓札记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上竟然有人散布中国乒乓球队“独孤求败”一说,竞技体育不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也不是解决国际争端,可以通过外交斡旋。竞技体育本身是在统一、平等、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人体的最大运动潜能,创造和攀登世界运动技术的最高峰。我们赞美奥运精神,不就是要体现人类的共同追求,向“更高、更强、更快”的理想目标迈进吗?中国乒乓球队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正体现了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代表了炎黄子孙振兴中华,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气概和信心。体育竞赛是如此,其它事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如此吗?可惜的是,我们还没有更多的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竞技体育的精神应该是永不言败,因为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一个精神的和物质的重要窗口。世界上可以说没有哪个民族不希望自己的体育健儿能展雄风,树国威,美国是如此,俄罗斯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更是如此。没有听到有人说美国的篮球发达,我们就可以放弃;倒是看到我们国家的足球一败再败,仍梦想着“冲出亚洲”。中国体育究竟有多少个项目能让世界刮目相看,能承受住世界的共同冲击?我们不能因为我国的乒乓球长盛不衰而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要知道,值得我们骄傲的本钱并不多,“金牌战略”应该成为我们永不放弃的体育战略。
“独孤求败”是一种夜郎自大的表现,是井中之蛙的言论,是盲人摸象的产物,是“中庸之道”的哲学。我们太重视了结果,而置运动员的前仆后继、艰苦努力于不顾,君不见,中国乒团曾泪撒汉城;马龙/郝帅亦在此次的首轮失陷,太多的危局被结果所掩埋,过程的艰辛不被我们所看重,“独孤求败”实显我们对现实的无视与无知。
甚至有人还说,乒乓球的发展前景是更民族还是更国际。乒乓球不是中国的专利,谈不上民族。翻开历史,在1926年至1957年的31年间举行的第1届至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人在成绩簿上没有冠军的记录,倒是匈牙利人获得了66项冠军。此后,日本先于我国称雄国际乒坛,真正轮到我们笑傲江湖,也才从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本身就不是中国人发明,是泊来品,不象武术属于国粹,因此,乒乓球的发展更民族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丝毫没有理由。
我们不用担心我们暂时占领了乒乓球运动的高地,就没有人敢来挑战了。一项体育竞技项目的存在,并不是以此为依据,当匈牙利在首届世乒赛中独占螯头的时候,当他们连续独霸世界乒坛达10年之久的时间内,世界乒乓球运动不仅没有终止,反而有更多的国家参与了竞争。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在世界乒坛站稳脚跟,得宜于我国的“举国体制”,得宜于全国从事乒乓球运动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得宜于体育科研人员的大力辅佐。我们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积累和摸索到了乒乓球训练的基本规律,认识和掌握了乒乓球比赛的制胜规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铺设通向世界技术高峰的坦途。相对于其它国家,我们是先行者和探路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还会如此得意洋洋,出口不逊吗?
中国人要勇往直前。
中国人不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