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问答 |
关于支肘问题的讨论发言
这两天,有位朋友在博乒技术综合版发帖,讨论反手拨的支肘问题,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讨论的内容也很精彩,我自觉不自觉的也加入了进去,下面就把我分四次在帖子里的发言摘录于下:
我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只顾自己去写,很少看帖和跟帖,今天看了此帖,发现还点了我的名字,又看到何老、德先生与大家的回复,觉得自己还是跚跚来迟,先说声抱歉。
楼主提出的三个问题,我想基本上都是存在的,也是可行的。比如1、手腕的内收或下垂,有的选手就是内收,有的选手就是下垂,还有楼主没有说到的,就是既内收又下垂,比如直拍横拉的引拍,马林和王皓都是如此。2、前臂的状态,水平也可,上翘也行,还有楼主又没说到的,就是下降,而且下降的还占大多数,尤其是对付下旋的时候。3、肘与前臂的关系,可以是90度,也可以比90度小,还可以比90度大。
回答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但分析起来就大有学问。任何技术动作要具备一个合理的条件,那么,上述可行动作,各自的合理条件是什么,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为什么要内收,主要是便于外展,为什么要外展,因为来球是下旋。为什么要下垂,主要是延长球拍的运行轨迹,即加大动作半径,为什么要加大动作半径,就是为了更好的蓄积力量,增大击球的力量。那么,对付下旋,要制造良好的弧线,又要发挥较大的力量,就要使手腕又内收再下垂。但对付上旋来球,肯定就会有所调节,既不会下垂,也不会内收了,而是保持一个与前臂基本成一条直线的基本状态。即楼主说到的水平状态或上翘的状态,为什么要上翘,是为了更好的压球,为什么要压球,因为对方的来球是强烈的上旋弧圈。为什么要水平(与前臂成直线),因为对方来球是一般的上旋,为什么对一般的上旋用水平的状态,因为相持的需要,节奏的需要,水平向前用力的需要。由于内收和下垂,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会大于90度,由于水平击球,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会保持在90度左右,前臂上举,手腕上翘,前臂与上臂的夹角就会小于90度。因此看来,任何动作的改变,都是与来球的性质和状况以及自己使用技术的选择相一致,合理与不合理就取决于此。
但是,这不是楼主的真正用意。楼主的题目是支肘的问题。所以,回答楼主的主要问题还是讨论肘关节在反手进攻性技术使用时的重要位置和它的运动状态。
关于这一点,好在何老和德先生以及其他朋友们已经回答得很明白了。尤其是何老关于肘关节的运动形式说得很到位,交代得也很清楚。
我也同意,不要用“支肘”这样的词句来形容和表述运动中的动作。“支”有固定的意思在里边,而肘关节在整个击球过程中都是呈动态形式的,用支来表述运动中的动作形态,显然有点不尽其意。我赞成用“领”来表述,领能更好的表达肘关节运动中的状态,更准确的描绘肘与前臂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已经有专门的帖子传上来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迟复为歉,谢谢大家。
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德先生做了很多细致详尽的分析,何老抓住了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有利于大家对反手拨以及反手其它技术的理解.
任何技术都是不断前进的,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反手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很丰富了,但主要技术还是拉、打、推,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拉与打我们都好理解,打是指反手攻,拉就是弧圈技术,这是反手进攻威胁最大的两项技术。就推挡来说,是推攻技术的一种,它在反手技术中,还不属于主动进攻性技术,而是一个积极的防守性技术(消极的防守性技术是搓球)。要使推挡由积极的防守性技术转变成主动的进攻性技术,于是,就变革出了快拨与快带,从速度上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弹击,从力量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减力和加力,从节奏上进行变化;推中带蹭,使球带有下旋或侧转,从旋转上进行改变,凡此种种,都是将原来的积极的防守技术进行改造,使它具有更大的进攻性。
由于这是在推挡的基础上进性改造和创新的,其中有些技术是共有的,具有共同的属性,比如前臂与上臂的关系,发力的顺序、发力的杠杆原理,有些是属于细节技术,如手腕的运动,引拍的幅度和方向、拍形的控制等,如果我们能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对反手技术就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共性到个性,从基本的技术结构到技术的细节性变化,都会分辨得更加明白,这样,就会更加使我们的实践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便于我们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
德先生上传的三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波尔与孔令辉的就有明显的领肘动作,而唐博士采用的那位学生的动作,显然具高水平相差甚远。不是吗?
想不到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何老与德先生以及很多朋友都发表了很好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对帮助大家建立起对反手拨技术的概念很有好处,通过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在学习拨球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化解,便于我们更好更快的掌握这项使用频率高,且行之有效的基本技术.
看了大家的讨论,焦点问题是肘关节的运动.也就是用力后肘关节的运动形式问题.一种观点是主张肘关节有内收的动作,一种观点是肘关节不仅可以不内收,而且还可以随势往前.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错误,都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还是结合德先生发上来的三张图片说明更加清楚.
http://www.bokett.com/bbs/Dv_UPLOADFILE/2007-2/200722710542045364.gif
http://www.bokett.com/bbs/Dv_UPLOADFILE/2007-2/20072271111158730.gif
http://www.bokett.com/bbs/Dv_UPLOADFILE/2007-2/20072271554535437.gif
从第一张图片上看,是典型的推拨基本动作,也是基础训练过程中练习时应该遵循的动作模式.从技术动作的分析上看,这张图片上的队员在拨球的基础上有很明显的向前的推进的动作,我们称之为推拨,也就是除了拨球外,还有推的成分在内,开始学球时,应该是这样.既然有推的成分在里面,那么,肘关节就会顺着前臂的运动继续向前.就没有也不可能会有肘关节明显内收的表现.
波尔和孔令辉的拨球动作与之相比,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拨球技术在细节上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技术的深化和提高.这种深化和提高主要表现在肘关节的运动形式和手腕的作用上.在肘关节的处理上,优秀运动员能充分利用身体杠杆的作用,也就是有超越器械的动作,从而使瞬间击球的力量得到增大,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手腕的力量,由于有了上述两种力量的集合,就不需要再把前臂前伸,这是高手在长期训练过程中所掌握的一种更加合理,又便于发力的细节技术,因此,我们从图片上不仅看不到前臂前伸的动作,却能观察出肘关节的前领和肘关节略有内收的动作.
当然,这应该都是练习情况之下的图片,或者是在没有发力情况下用力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或者是在主动发力的情况下,动作将还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动作的幅度会有所增加,手腕的动作会更加明显,领肘的动作和肘关节的内收动作更加清晰.
但是不管怎么分析,拨球是介于推和攻技术之间的一项反手进攻性技术,也是推与挑之间的一项具有独自特点的快攻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动作小,速度快.要提高拨球的质量,就必须要学会手腕的发力和发挥肘关节处杠杆的作用.我们在图1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争取象图2和图三那样达到较高的境界,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何老与德先生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学习拨球技术过程中大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都是经验之谈,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他们讨论的问题各有自己的侧重点,都是从不同的技术角度来进行分析,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当你按照图1的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思考怎么去提高,两位版主从基础练习和提高的层面都做了很好的解释和说明,看了他们的讨论,我也说了如上的话,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谢谢.
如何版、德斑所说,的确,博乒论坛对反手技术的大讨论从这篇帖子开始,已经拉开了序幕。
正因为我们在充分的讨论过正手技术后,才会将视点聚焦到反手技术上来,当然,正手技术的讨论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盼望反手技术的讨论也这样热烈下去。
我的建议是不管我们讨论正手还是反手技术,都不要忘记形成技术动作的主要规则、主要原理,先从动作的主导环节出发,把握住共性的东西、带规律性的东西,然后逐步深入,从共性谈到个性,从最基本的谈到细节上的,这样,大家都会明白很多。
的确,象两位斑竹所说,反手技术要讨论的问题和技术还很多,有些技术都是在攻、拉、推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但不管怎样,发力的原理、骨杠杆的作用已经身体的协调性的要求都是共性的东西,细节上的如手腕,姿态上的如前倾等拍形的调整,结构上的如前臂与上臂的关系等都属于个性上的东西,而每一种技术中也都会面临和存在这样类似的问题。我相信我们的讨论会变得更加明晰,更加具体和更加生动。这一点,已经从朋友们参加这个帖子的讨论,并上传了不少好的图片中得到了明证。
我的发言也只能代表我的观点,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讨论不可能十全十美,许多问题在许多期刊或专业界也属于探讨上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述己见,甚至不同观点之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探讨是必要的,我们在讨论中成熟,博乒论坛也会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学术价值,球迷朋友更会在讨论中得到一些乒乓球技术方面的真谛。
又说了一些话,当误大家的时间,谢谢了。
附原帖:
hand000
反手拨到底要不要支肘
1手腕是内收还是下垂
2小臂是水平还是上翘
3肘与上臂角度是90度吗
谢谢了
地址http://www.boket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8&ID=47143&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