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乒乓札记 |
又说内外弧
其实,内、外弧的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肯定的说,我国的乒乓球选手历年来都是在内弧的指导原理下进行训练的,当然业余体校就更是如此了。但在国外,尤其是欧洲的选手中间,有一部分人不是采用的中国这样的内弧手法,而采用的是与内弧恰恰相反的击球技术。要彻底弄清内弧与外弧的区别,下面,我想从我的理解角度来解释一下。
我把内弧的手法称之为内圆形的手法,也就是说内圆手法击球时球拍的运动轨迹是与球的表面基本吻合,把球比做小圆,那内弧手法就是小圆外面的一段大圆户弧线。外弧呢,是两圆相切,即挥拍的运动轨迹刚好与球表面的形态相反。这就可以看出,内弧手法在增加与球体的接触面,在摩擦球的程度以及与球在运动方向上的吻合等方面明显的要比外弧强,而外弧由于与球体的接触面较小,球拍与球体表面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所产生的旋转不及内弧,但所产生的向前的力量要比内弧大,同时,在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上也不如内弧好。
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向在拉球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中国的内弧式的拉球在原有的基础上吸取欧洲外弧式的特点,而欧洲外弧式的拉球也在寻找与中国内弧拉球的结合点,两者都在旋转的基础上,在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寻求力量与速度上的突破。双方典型的队员是王励勤(也包括陈屺和马龙)、波尔(也包括老瓦、格林卡),这就带来了技术上的创新,如爆冲、撕等。
究竟哪种手法好呢?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多次大赛中的成绩是衡量的标准。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雄居世界乒坛长盛不衰,与采用的内弧手法,也就是在内弧原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进攻技术体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因为它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内部规律,因此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至少现在是如此。要知道,乒乓球是一项在规定的有限的空间内的运动项目,你只能在规则特定的情况下来使用和创新技术,而这点,内弧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除了内、外弧之外,还有没有第三种情况呢?德瑞克先生曾问过我关于“中庸”的问题。我想,所谓“中庸”就是介于其间的,那就是一条直线与球的表面相切,当然是存在的。
就我们从专门训练的角度来看待所谓内、外弧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与球迷朋友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分水岭在于:专业的是在稳定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去提高弧圈的威胁性和杀伤力,而业余的首先是考虑怎么样使对方难以对付。因此,专业训练是本着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从轻到重,从稳到凶这样一个技术的升华过程,而业余球迷就比较崇尚前沿的技术,忽视技术的基础,一开始就有可能追求技术的威胁性和杀伤力,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本质区别。因此,业余球迷在练习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遇到一些由于基础不好而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比如,拉后扣杀的技术,拉后相持的技术等等,有的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是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如步法的移动、重心的交换、身体各部分的协调等等。
业余球迷与专业球手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运动的潜力,而在于基础的训练,在于有没有训练的条件,有没有训练时间,有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因此,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业余球手的训练,找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业余这一块应该是要还它在体育运动中原本属于的主体位置,希望这样的局面早点到来!
文章引用自:http://www.boket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8&ID=33646&star=2&page=
前一篇:关于拉攻战术
后一篇:小胖学球视频专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