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模仿

(2006-10-02 20:01:04)
分类: 乒乓札记
模仿
谈模仿
 
 
模仿对于运动来说是有效的一条学习途径,不可否认,我的观点并不是反对模仿,而是强调不要盲目模仿。尤其是对球迷朋友还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在比较的基础上模仿,在自己的特定身体和技术状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模仿。我们在模仿时要明确模仿什么?不是外型,而是内质,是本质上的东西。比如说波尔,你模仿他什么?是模仿他端腰的动作,还是模仿他处理球的技巧?是观察他拉球的手臂动作,还是去研究他怎么样去摩擦球,研究他球拍运行的轨迹?这当中都有学问。
 
从我的观点来看,大力的动作与波尔的动作各有千秋,从技术基础与击球环节上分析,大力的应该比波尔的要好,但在细节上,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
 
波尔是在快攻基础下形成的拉球技巧,因而动作小,出手快,动作比较隐蔽,端腰的动作比较明显,是出于拉高吊的需要,因为拉高吊不能过早的接触球,但为了保持站位,就必须使击球点后移,后移的结果,就必须用腰来带动整个击球动作,于是就形成了端腰的特征,如果我们不加分析,盲目的去学习波尔的腰部动作,你怎么能得到真谛呢?
 
大力呢,由于使用的是前冲的弧圈较多,因而必须要保持迎前击球的动作姿态,所以离台就相对较远,击球点相对较前,整个身体保持着前倾的姿态,动作也随之较大,球的力量当然也就大了,这是他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你怎么去模仿呢?
 
因此,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一定是科学的,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广泛意义上的模仿,不是在初学期所说的那种模仿。初学期的模仿主要是从动作结构,也就是主要从动作的外型上去模仿,这种模仿的目的是使练习者尽快的掌握动作的基本框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以后的技术练习。因此这种模仿的意义与前面我所说的,也与我文章中所说的模仿应该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提倡去向一些技术基础较好的人进行模仿,等建立起自己的基本技术框架后,就要注意从自己本身的条件出发,扎扎实实的加强基本环节和技术细节的训练了。等你到了技术细节的改进和提高阶段时,你的动作就明显的打上了你自己的烙印,形成了自己的动作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