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朋友经常说,孩子老是记不住生字,提笔就写错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我的女儿,识字能力很强,基本上看看就能学会,考试时只要学过的生字没有错。但是在一年级刚学拼音时,她的拼读拼写错误很多,上到二年级,通过分析她的试卷,发现这方面的错误几乎不见了。
通过分析观察女儿的学习过程,我总结一下原因与做法,希望给朋友们一些帮助。
1、忽视错误,给孩子自信。 女儿上学前没有系统学过拼音,只是认识声母韵母的读法。而从现在学校的考试卷看,是希望孩子在两个月内熟练掌握全部的拼音知识。可想而知,女儿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水平了。但是刚刚上学的女儿对学习的兴趣很大,对一切都感觉很新鲜,上课也认真听讲,下课作业也很认真。可是语文成绩就是高不了,一般在90-95分。这给她很大的挫改感,她经常说她学不好语文。
我分析了女儿的试卷与作业问题,发现她错的都是还没有涉及的知识,比如看图说话、阅读里的字词等。于是,每次考试过后我都及时认可她的成绩,并经常说,“你的语文会越学越好的。”为什么?她问。我说:“你看,老师讲过的你都会了。错得都是没学的,随着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慢慢地错就少了。”女儿很高兴,自信心就来了。
现在的老师也挺好,从来不给这些错误打错,只是圈起来。我也趁机说,“老师都不给打错,证明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了激励孩子的途径。慢慢的,孩子的错误果真越来越少。
在低年级,家长应该忽视,甚至无视孩子的错误.孩子没有了心理压力,相反,在你的激励下,她却有了自信。
2、期望要适度,给孩子成就感。我们总是希望一下子把孩子出现的问题都解决,希望立竿见影。这样,情绪就会很急躁,就会对孩子说一些丧气的话。孩子越不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亲子关系越糟糕,弄得孩子最后不听父母的了。其实,识字问题也一样,也是亲子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识字问题。
在孩子的阅读识字方面,我们家长往往也是很急躁的。在我们的孩子面前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同一年级的孩子,阅读差别是很大的。有的能独立阅读小说了,有的还只能看看漫画。我们一定要让“别人家的孩子”走开,按照我们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要求孩子。
建议妈妈们放低要求。如果孩子昨天错了三个生字,今天他少错了一个,你也要大加鼓励;你可以在听写前让她自己先看看,这样出错会少一些;听写的时候,发现她迟疑,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者让他瞅瞅书。我们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生字,不是考孩子,所以应该允许孩子有“小动作”;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可以强化一下偏旁部首,或者讲一讲这个字的意思和原始的出处,让孩子注意字的组成细节和意义;每次听写的时间要短一些,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看起来每次掌握的字少一点,但是每天都在做,孩子的情绪始终在一个平和快乐的状态,保持了一个好的学习状态,长期下去,识字不是问题,学习成绩更不是问题了。你想想,每天的作业都是在表扬声中做好的,孩子还不爱学习吗?相反,一听听写,头就大了,他能记住吗?
3、阅读不能停。有的朋友说,孩子认识那么字,可以自己阅读了。早期教育好的家长,也往往都骄傲地夸赞孩子阅读能力强。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天赋、兴趣、性格各不相同。美国的小学,阅读分级,相同的班级,会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同,读不同级别的书。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家庭当中我们完全可以依照孩子的能力来指导孩子阅读。孩子能理解什么样的书,就给他提供什么类别的书。千万别说,“你应该读什么了,可你却还在看……”如果孩子不愿意自己读书,我们可以继续给她读。
女儿的识字早已不是问题,也能读一些纯文字的书了。但还是每天晚上让我给她读绘本,一些绘本我读一遍她都就能复述出来。但我还是没有要求她自己读。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要把这行为培养成孩子自己自觉的行为,半点来不得强迫。如果我们每天沉浸于快乐的读书之中,惊喜我相信迟早会来的。
阅读对识字有帮助,但是绝对不能让识字搀杂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字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会熟知了。切忌在读的过程中提问,记忆生字。打断阅读,是很伤感情的事儿啊,破坏阅读情绪。
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我们要及时回答,并解释一下意思。先和生字混个脸熟,等以后真正学习时,她就不会感到陌生,只是解决字的写法即可了,学习起来会很轻松。
女儿学习生字的准确率很高,可能跟平时的阅读很有关系。每天不多,五分钟至二十分钟。 我读书时她会看着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我及时回答。遇到我不认识的,先留着,读完再查字典。
总之,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帮助孩子。孩子遇到问题,一定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多找方法,不要责怪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