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老年报》:下疃沟往事

(2025-04-15 07:35:21)
分类: 纸媒发表
首发:2025年4月15日《辽宁老年报》往事写真版。
原文:

下疃沟往事

赵盛基

一条沟把我们村分成了上疃和下疃,这条沟叫下疃沟。平常它是一条沟,雨天它是一条河,河水来自上游水库溢流。

我们家住上疃,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下疃的小学上学,雨天蹚水过河是件很开心的事。河水不深,嬉戏着就过去了。遇到暴雨就绕到水浅的地方,绾了裤腿,在老师的照护下,提着鞋子蹚过去。

下疃沟两岸生长着许多柳树,每棵都有一搂多粗,树冠更是大的能遮盖半边沟,似乎在说,沟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春天,柳树长出嫩叶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折了柳枝,用手拧到皮骨分离,取一段中空的柳皮,用削笔刀削去一端的外皮,做成柳哨,“呜哩哇啦”吹着玩。夏天,柳树上的知了格外多。我们折几根柳枝,学着电影里战士伪装的样子,编成柳帽戴在头上。然后找来马尾,做成活扣,绑在细细的竹条上,再将细竹条绑在长长的葵花杆上,悄悄地在树下钓知了。钓到后包上黄泥烧了吃,满口香味都舍不得咽到肚里。那个年代很少吃到肉,吃到瘦瘦的知了肉特别享受。

村东头,下疃沟南岸有一口井叫甜水井,村民大都到这眼井里挑水吃。名副其实,这眼井的水真的很甜,夏天的时候,“咕咚咕咚”喝上几口刚从井里提上来的井拔凉水,深吸一口气,再缓慢呼出,浑身的暑气瞬间消散。生存之源,得到格外呵护,村里每年都安排人将水抽干,下去淘井,将井底的脏东西清理干净。那年,有个村民被批斗,乘夜色看管不严,跑出去投井自尽。他就住在甜水井附近,可却选择了几公里外荒野里的废弃井。村民说他有良心,宁可不要性命,也不失去人性。

说起下疃沟,能勾起许多故事。随着新农村建设,下疃沟已经不复存在,那些故事也就成了往事。说起往事,村里尚有一位健在的百岁老人,下疃沟的点点滴滴,没有谁比她更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