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报》:柳青捐稿费
(2024-06-07 08:02:01)分类: 纸媒发表 |
首发:2024年4月15日《昌平报》史海钩沉版。
原文:
柳青捐稿费
赵盛基
1953年3月,著名作家柳青辞去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终南山脚下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皇甫村,住在一个破庙里,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创作。
1960年4月,《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柳青收到了16065元稿费。当时,当地公社基建费用紧缺,项目无法进行。生活清苦的农民多么盼望早点儿过上好日子啊!柳青的心始终牵挂着他们,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稿费捐给了当地公社,作为基建费用。
1961年,柳青开始写《创业史》第二部时,皇甫村正计划拉高压电。然而,采购高压电线和电线杆的费用没有着落。村干部找他商量解决办法,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他说:“我想办法。”
此时,柳青几乎已经一贫如洗,再也拿不出钱来了。思来想去,他竟然想出了一个办法:预支稿费。
于是,柳青硬着头皮向出版社开了口,请求预支《创业史》第二部的稿费。出版社经过慎重研究,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预支5500元。拿到钱后,他又是一分没留,第一时间全部交给了皇甫村,高压电线和电线杆费用就这样解决了。
柳青两次捐赠稿费都是一分不留,还预支,有人劝他:“你看你家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的,倒是留一部分啊!”他说:“我是全捐,一分都不能留,留一分就不是全部。”
前一篇:《快乐老人报》:孝有“四心”
后一篇:举报文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