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与生活·上半月》2024年3期:“痴”民安
(2024-03-24 07:45:04)分类: 纸媒发表 |
“痴”民安
赵盛基
民安,我表弟。小时候,与小朋友玩,玩具被拿走,他从来不要回来,把好吃的分给小朋友,从来剩不下自己的。所以,小朋友叫他“痴”民安。
长大后,虽然年岁长了,“痴”性依然不改。高中毕业,他在乡下当代课老师,像是掉进了孩子堆,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对家境困难的孩子总是慷慨解囊;后来接父亲的班,他回青岛当了棉纺厂的国企工人,遗憾的是,没干几年遇上下岗大潮,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他没有抱怨,像以往一样乐呵呵的,有人纳闷:“你也不知道愁?”他反问:“大势所趋,愁有什么用?”
下岗后,他干过很多工作,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派出所。工作之余,他的业余爱好非常广泛。他爱买书,爱看书,家里藏书几千册,每天深夜读书成了他的习惯;他爱骑行,每到休息日都与车友们骑行100多公里,健身强体,陶冶情趣;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义务献血20多年,总共献血和血小板20000多毫升。常常,医院抢救病人急需他这种“熊猫”血,一个电话,他会毫不犹豫赶去,伸出胳膊。出于感激,人家给他营养费,他婉言谢绝。朋友感叹:“你是真‘痴’啊!”其实,还有更“痴”的事情,有一次,他卖废品,总共卖了50元,当他看着已经高龄的收废品老汉时,说:“你看错秤了,是40元。”
就这样,他开心地工作,快乐地生活。突然有一天,他辞职了。原来,他已经照顾了10几年常年生病的母亲卧床不起,跟前离不开人了。他兄弟姐妹5个,按说可以轮流照顾,他却独自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吃喝拉撒睡他全部承担,还每天给母亲擦身,做康复运动,抱着母亲晒太阳,五六年下来,母亲身上竟然没长一个褥疮,谁见了都说是奇迹。
母亲曾经一度汤水不进,他用鼻饲的方法,耐心地伺候着母亲,用几个月时间,终于让母亲脱离了死亡线。每每看到母亲的好转,他都会高兴地发朋友圈:“妈妈又进步了。”现在,他也年近60,仍然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母亲,弟弟妹妹们感激地说:“幸亏了我大哥。”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竖大拇指。街道办宣传他的事迹,他推脱不过,而拍照时却坚持让母亲露脸,只让摄影师拍下他给母亲喂饭的背影。他说:“这都是儿子应该做的,当年母亲不就是这样把我拉扯大的吗?镜头前应该是母亲的形象。”
零零碎碎说了这些,看出他的“痴”来了吧?只知道付出,不知道索取,一心为了别人,从不计较得失,他是真的“痴”,一种胸怀博大的“痴”,是令人敬佩和尊敬的“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