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街时讯》:初一到十五,天天有“村晚”

(2024-02-26 14:15:45)
分类: 纸媒发表
首发:2024年2月25日《上街时讯》副刊。
原文:

初一到十五,天天有“村晚”

赵盛基

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天天可以看“村晚”。

我们村每年的“村晚”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晚上演一出戏,直到元宵节收官。那时候,每到冬季过了农忙时节,许多村子都会排一出大戏,挨个村交换着演。我们村排的是吕剧《刘胡兰》,在大队会堂关门关窗排练。我和小伙伴们扒着门缝往里看,却怎么也看不见,急的像猴似的上蹿下跳。

终于等到了初一,我早早扛着板凳到广场上占位。晚上,汽灯点亮,锣鼓声响,大幕拉开,演出正式开始。首场演出必定是本村的《刘胡兰》,一是让村民先睹为快,祝福新年,二是接受村民检验。扮演刘胡兰的女演员扮相俊美,唱腔甜润,人人喜欢。可当演到她被反动派用铡刀铡死的时候,许多观众都流下了热泪,我也泪流满面。

第二天,碰见“刘胡兰”的妹妹,小伙伴问她:“你姐姐真死了?”她非常生气地说:“你姐姐才死了呢。”回家后,我不解地问姥姥:“刘胡兰不是被铡死了吗?她妹妹怎么说还活着?”姥姥笑了,说:“那是演戏,真刘胡兰是被坏蛋铡死了,可她姐姐是个演员,要是真被铡死了,谁还敢演?”

我们村的《刘胡兰》闻名十里八乡,换来的戏很多,记得有《三世仇》《槐树庄》《朝阳沟》……进入上世纪70年代,样板戏多了起来。记得有一年,姨父从青岛回来探家,他是京剧票友,演出开始前,自告奋勇清唱了好几首样板戏选段,赢得了阵阵掌声。

正月十五,小伙伴们打着灯笼,猜着谜语,迎来“村晚”大结局。卸妆后,演员们又要准备新一年的农忙了。

后来,电视普及,“村晚”渐渐淡出了乡村舞台。再后来,央视“春晚”亮相,我们村的“村晚”彻底停演。回想起来,“村晚”给我的童年和少年带来了难以忘怀的欢乐,我挺怀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