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与处世》2023年22期:向熊猫学习的“熊猫院士”

(2023-11-13 08:52:16)
分类: 纸媒发表
首发:2023年22期《做人与处世》杂志。
原文:

向熊猫学习的“熊猫院士”

赵盛基

大熊猫,憨态可掬,萌翻了世界。而被萌翻的人中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人称“熊猫院士”。

16岁时,魏辅文考入西华师范大学,4年后,成了“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的首届研究生,从此他与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里,他行走在四川、陕西的崇山峻岭中,观察野生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探索大熊猫800万年延续至今的科学之谜。

在深山里,有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魏辅文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在凉山山马边建站的时候,既要防毒蛇,又要防蚂蟥,一天下来,魏辅文把脱掉的衣服泡在水里,泡下几十条蚂蟥是家常便饭。所以,每天都要穿戴得严严实实的。要知道,马边一年当中雾天多达200多天,非常潮湿,衣服裹在身上非常难受,他们自己动手建造小木屋,俨然成了木匠。一次不小心,劈柴时伤了他的脸,血流不止。没有医,没有药,他只能自己将脱落的皮摁上了事。伤口虽然愈合了,却留下了永久的伤疤。

魏辅文善于创新,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中,让这一古老物种的诸多科学之谜一一破解。他还首创了大熊猫分子粪便学研究技术,使其在大熊猫的觅食对策、空间利用、迁移扩散、繁殖育幼、数量调查、适应性演化和遗传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魏辅文和几代“熊猫人”的不懈努力,大熊猫数量逐渐增加,保护等级已经从“濒危”变成了“易危”。现在,魏辅文担任了江西农业大学校长的职务。他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科学研究的生命更加短暂。怎么延长科学研究的生命?怎么能把学到的知识传递下去?怎么让更多的人来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青春才华、贡献力量?人才培养非常关键,这是我当校长的责任。”当有人问起会否离开大熊猫时,他非常坚定地说:“那不会,我仍然会继续从事大熊猫的研究,痴心不改。”

魏辅文还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时我会想,在大熊猫漫长悠远而跌宕起伏的800万年的演化历史中,我的人生能与之发生交汇,何其幸也。这么漫长的过程,大熊猫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它善于改变,从食肉动物改变到杂食、植食到专食。能够研究它这种习性,对我的人生也是启迪。我一直在说,我要向熊猫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