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语》2023年7期:王华明“玩转”3D打印

(2023-08-23 14:33:48)
分类: 纸媒转载

王华明“玩转”3D打印

赵盛基

40多年前,王华明带着4个学生开始了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2005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和3D打印产品开始被陆续应用到了飞机制造上。恰在这年,美国放弃了使用3D打印航空器大型构件,他们认为这条路走不通。其实,不是路走不通,而是因为他们打印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性能不可靠,不得已而放弃。而王华明却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凭着过硬的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航空航天领域采用了他大量的金属3D打印零部件,由此,中国成为率先突破这一技术的国家。

国产大飞机C919上马,机头窗框原本计划让欧洲一著名厂家制造,然而,不算材料费和加工费,光模具费就要200万美元,工期更是长达两年。

王华明不相信离了外国人就不行,他决定自己干,而且不用模具,用3D打印。结果,他和他的团队只用了55天就高质量地打印出来了这一大型构件,而且所有费用的总和还不到欧洲厂家模具费的十分之一。

至今,王华明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已经30多年了。有人问他:“30多年来,您每天都与铁粉、钛粉等金属粉末打交道,是不是挺枯燥的?”他乐呵呵地回答:“金属粉末挺有意思的,通过不同比例、不同配方的调整,总能得出新的材料,新的结果,对技术进步意义很大。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我觉得不仅不枯燥,还挺有乐趣的呢!”

每当说起3D打印,王华明总是那么兴奋、自信。有人说:“您心态真好。”他开心地笑了,说:“我总喜欢说,我是抱着玩的心态在研究3D打印。这不是说我们真的在玩,而是说我们不断地有新想法,而且有了想法后马上就去做,不断地做出新东西,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王华明说得很轻松,实际上,能够“玩” 转3D打印,其背后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一个学生只上夜班,每天晚上8点来,早上8点回去,8年了,几乎没见过太阳。而干事业的人,就是需要具有这样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