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北京)》:“三不要”将军
(2022-07-09 14:20:46)分类: 纸媒发表 |
“三不要”将军
赵盛基
清朝晚期,权贵当道,腐败至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彭玉麟始终正直清廉、淡泊名利,终成一代名臣。
咸丰四年,38岁的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浴血奋战,攻陷了湖北田家镇,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为了表彰他的战功,朝廷奖励了他4000两白银。他不想要,可又退不回去,就全部捐给了家乡,救济家乡父老,还拿出其中一部分给家乡建了一所学堂。
彭玉麟对百姓慷慨,对自己却非常严苛。当他得知儿子花费2000串铜钱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即去信严厉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其实,他儿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过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按照清朝制度,官员在正式薪俸之外,还能领取一份养廉银。但彭玉麟分文不取,将自己的养廉银全部上缴国库充作军饷。
彭玉麟战功卓著,从咸丰,到同治,到光绪,都曾给予他高官厚禄。但他不慕名利,一生中六辞高官,连皇帝都无奈。然而,当国家危难之时,他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年迈多病的身躯临危受命,抵御外敌。
彭玉麟说:“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晚年,他隐居草庵,以画梅花度日。这在贪腐横行的当时,绝对是一股清流。
彭玉麟去世后,时任湖北布政使的陈宝箴在悼念他的挽联上写道:“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公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出;癖于诗,癖于画,癖于游,他日苍茫堕泪处,绝好湖山亭榭,更待谁来。”
自己不要,历史却不会忘记,“三不要”将军彭玉麟留下了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