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不能错过的春城昆明

标签:
彩云之南石林昆明东川过桥米线 |
分类: 散文杂谈 |
文/端宏斌
一说起去云南旅游,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些地名: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泸沽湖,在去这些地方之前,大家似乎都是在昆明转机,于是昆明成了游客的中转站。昆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似乎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但其实昆明好玩的地方也很多,下次如果你在昆明中转的话,完全可以待上一两天走走看看。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也是中国西南的交通枢纽。昆明被称为“春城”是因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一年四季适合旅游。冬天可以在翠湖看红嘴鸥,或者去轿子山看雪,平时则有各类少数民族的节日,以及各类水果。好消息是,昆明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比北上广便宜了不少。现在都流行慢节奏生活,昆明就是一个典型。
昆明有个AAAAA级景区——石林,这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熔岩地貌)覆盖区,距离市区大约2小时车程,整个石林范围广袤,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区组成。



石林最为人所知的一个故事大约就是阿诗玛了。撒尼少女阿诗玛和小伙阿黑相恋,可是地主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阿诗玛,各种威逼利诱都无效之后,阿支搬开了锁住洪水的兽头。汹涌澎湃的洪水淹没了大家,待阿黑挣扎起来后,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山石。故事在1964年被拍成了电影,并引发了轰动。上了年纪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阿诗玛的故事。

除了石林,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摄影圣地就是东川红土地,这里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红土地而更具观赏性的人文自然景观。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从昆明到达景点中心行程约250公里车程,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至2600之间。因云南东川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东川红土地越来越受到驴友和摄友的青睐,它那天然的红土壤被农民随意耕作的各色庄稼,立马织就成一幅幅水灵水灵的,五彩缤纷的水彩画。最佳摄影时间是5-11月份。由于来这里的游人很少,因此旅店房间较为宽裕,家庭旅店一间60-80元,
以上两处地点距离市区较远,下面介绍一些市区附近的景点。
滇池,又叫昆明湖,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园总会聚集成千上万只来此过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翻飞的红嘴鸥成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观。海鸥也不怕人,所以喂海鸥成了一项有趣的活动。


昆明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不过这个官渡和官渡之战那个不是一回事。全国有多个“官渡”,从字面上讲就是官府的渡口。南诏大理国时期,官渡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螺蛳壳还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用来防地震效果很好。
官渡古镇有个金刚塔,该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
圆通山位于昆明东北角,形如一片柳叶,为昆明八景之一。阳春三月来这里赏樱花是昆明人的一大乐趣。山下有一座唐代古刹——圆通寺,其建筑风格集唐代建筑之精华,别具一格,亦是城区内最大的佛寺。

如果想要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可以去云南民族村,民族村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开放的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
白族三月街
僳僳族刀杆节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除了玩的地方,还要享受当地美食,这边最著名的大约就是过桥米线了,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汉族小吃,属滇菜系。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由于过桥米线上有一层油,因此不冒热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不烫,直接端起来喝,那就惨了。
过桥米线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话说滇南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的妻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