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

标签:
杂谈 |
在婆婆家发现这本出版于1985年的小册子《自制冷饮冷食》。
编者的话是这样写的——
夏季里,烈日炎炎,气温很高。在我国东南各省,室外温度有时甚至要超过人的体温。人们在工作、学习、体育活动中常常汗流浃背,心中感到闷热难受。这时,只求能吃到一些清凉可口的冷饮、冷食,如果能及时满足这种要求,顿时会感到轻松许多。科学告诉我们,夏季里常吃冷饮、冷食是符合卫生要求的。
个人认为,最强的是最后这句话——如果能及时满足这种要求,顿时会感到轻松许多。科学告诉我们,夏季里常吃冷饮、冷食是符合卫生要求的。
1985年是什么概念呢?大学里开始有了统一的校服,而且是西服式的。人民都基本还在岸上呆着,下海的没有,个体户是个贬义词,一般家庭里刚有冰箱。编者的话里同样体现出了这些时代的特色——
……许多个体户想在夏季改售冷饮、冷食;有不少家庭购买了电冰箱,准备自制冷饮、冷食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无论是个体户或是有了冰箱的家庭都迫切想得到一本可供自学制作多种多样冷饮、冷食的书。
从这本小书里还可以看出,编辑在当年是非常严禁细致的,不仅标点符号用得严丝合缝值得推敲,而且,非常顾及大众的需求,比如,没有冰箱的家庭是怎么制作冰淇淋呢?书中就有写——
若无电冰箱,可将冰淇淋放在较薄的金属容器中,置于装有盐和冰块的盛器中(盐和冰块的用量各占1/4)。最后放进较大的木箱中,四周垫棉花或其他绝缘物质。
这让我简直想起了小熟儿老爹是如何在冬天用大木头盒子和冰块废纸破布自制冰箱,然后一直用到春节结束,万物复苏……
看过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学会做各种冰激凌、雪糕,还能了解国家冷饮卫生标准,甚至还知道了多种汽水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经验配方,连国外壮阳大蒜枸杞饮料是如何被蒸馏出来的都有详细的流程,书中是这样形容这种壮阳饮料的:具有明显的速效性和强壮滋补作用。
我的老天。这根本就是一本幽默书和传奇武林秘笈!
这简直就更绝了。
这是年幼的大叔在1971年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用的字帖和字典。
这是一本雷锋日记摘抄的钢笔字字帖。整本字帖保持的干净整洁,唯独出现的涂鸦是“火坑”两个字。
想象一下,当年那个大头大眼睛的小兰孩,是如何被“火坑”这两个赋予丰富感情和阶级意义的汉字深深地震撼了,他又是如何一笔一划铿锵有力歪歪扭扭地把它们写在了书的下角。
雷锋日记,我在这么多年后再次仔细阅读,期间的震撼,还真是火坑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