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凡达《山海经》虎齿纳威宇宙 |
分类: 读点看点 |
《阿凡达》落败奥斯卡,许多人觉得遗憾,而且觉得遗憾的大都是年轻观众。因为这部所谓的“巨制”、“大片”,尤其是其中所描写的外星人纳威人的狩猎生活,的确曾经让观众们眼花缭乱了一把。
其实,不必伤心。因为《阿凡达》就是一部依靠电脑合成,将想象中的宇宙战争与资料记载的原始人类生活拼接起来的产物。它仅赖花里胡哨的画面转换赢得好奇的目光,而其人物形象之苍白,艺术内涵之肤浅,恐怕连制作者本人也难以否认。
《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宇宙大战场景,这在过去的美国科幻影片中就不少见,自是并无新颖之处。那么,影片中所说的“纳威人”是不是编导者们的创新呢?根据我的知识范围看,显然也不是。
首先,论纳威人的形象制作,我们翻开《山海经》等古书就可以见到,这些书中就描写过许多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人兽结合的形象。例如,《山海经》中写到的西王母就是人兽结合的样子:“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阿凡达》中的纳威人大致就正是“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虽然身上又添加了斑马的花纹,但比之《山海经》的组合方法并无高明之处。影片中,纳威人乘坐的那种似蝙蝠非蝙蝠的飞龙,我们甚至都可以在中国古书中找到原型。据《广博物志》引《外荒记》云:“有飞涎鸟,似鼠,两翼如鸟而足赤。”这种“似鼠”的“飞涎鸟”,不就很像纳威人的那种飞龙吗?
(以上为《山海经》旧版中的插图。其中前者为人面兽身,也就是《阿凡达》塑造纳威人所采用的造型方法;后者则很像《阿凡达》中的飞龙)
其次,《阿凡达》所描写的纳威人的生活,也是中外许多人类学、民族学著作中早就述说过多次的内容,也并不是编导者们的创造。比如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他的《原始思维》一书中就大量地记录了原始民族依靠巫术而进行狩猎的情况:在狩猎之前,猎人们都要唱歌跳舞,因为这些歌舞都含有巫术,可以使野兽得到感应而出现。而在苏兹人那里,当野牛群出现时,猎人们就同自己的马恳切交谈,奉承它们,视如兄弟甚至长辈,然后还要举行抽烟仪式,让一个拿烟斗的人把烟吐向野牛群,吐向大地和四方。就是猎物被打死了,巫术活动也不能停止。加拿大的土著猎人在打死熊的时候,要把长烟袋锅塞进熊的口中,一边向里吹气,一边念咒,恳求它不要因为身死而怀恨在心,妨碍猎人今后的每次打猎。请看,《阿凡达》中纳威人的狩猎生活是不是与此非常相似?所以,纳威人的生活,其实就是原始地球人生活的翻版,并无什么新奇之处。
据此,完全可以说《阿凡达》是一部东拼西凑起来的影片,其落败奥斯卡,实在是理固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