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八十年的历史,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宿命”的素材:卫冕冠军必定进入淘汰赛却难以卫冕;东道主必定进入复赛;意大利进入复赛90分钟没输过球,12年进一次决赛,24年夺一次冠军,遇到点球决胜负必定输掉;德国没有罚失过点球;欧洲球队在欧洲以外的世界杯没有夺得过冠军……这不,今天凌晨韩国1:2惜败乌拉圭后,媒体又搬出了什么宿命,声称20年前小组赛乌拉圭就是在最后一分钟打进一球战胜韩国进入十六强,当时两位主教练许丁茂和塔巴雷斯正坐在教练席上,如今是历史重演,韩国陷入逢南美球队不胜的怪圈等等。真不知道如果韩国获胜,他们是否还找得出什么“宿命”来写。
其实,90年世界杯韩国对乌拉圭的那场比赛,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时乌拉圭的主教练确实是现任教练塔巴雷斯,韩国队的主教练却不是许丁茂,而是现役球员车杜里的父亲车范根。那时韩国已经连输两场,发誓这场比赛一定要获得一分,于是即使在被罚下一名球员的情况下,也摆出铁桶阵死守球门。比赛一直僵持到最后一分钟,乌拉圭队终于打进一球。那时,塔巴雷斯的狂喜欢呼和车范根无的比沮丧到现在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和他们一起留下的,是解说员韩乔生的那句话:“现在两位教练的表情可截然不同了!”而那个许丁茂,却在我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直道看到那些关于宿命的报道,才直道当时他只不过是队中一名小小的理疗师。
宿命,按字典的解释,就是生来注定的命运。既然注定,就不可打破。而纵观世界杯历史上的宿命,多少都已经被打破。就拿本届来说,上届冠亚军双双垫底被淘汰出局,东道主南非队也没有如宿命所指般进入淘汰赛,而是早早止步16强;德国终于罚失了点球,逢点球不败的宿命终于告破;而早在四年前,意大利队就在世界杯决赛中点球获胜,打破了“点球必败”的魔咒……因此,那些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宿命,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世界杯也是如此,漫长的八十年,没有几次巧合才怪呢!而世界杯四年才举行一次,今年才是第十九次,有些巧合可能也就巧那么一次,就成了“至今没有打破”的宿命了。当然,那些所谓的“巧合”,也未必纯属碰巧。有的是与球队的气质与风格有关(如德国点球必胜,意大利点球必败),有的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如欧洲队在南半球举办的世界杯无法夺冠,南美也就仅巴西一人在欧洲夺冠),有的与一些其他的因素有关(如意大利遇到朝鲜韩国不胜,与韩国那场比赛,其失败因素不用我多说),更有的与媒体的炒作给球队心里造成的阴影有关……但不管与什么有关,那些所谓的“宿命”绝对不是生来注定而不可打破的,因此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球队胜利或者失败的理由。韩国此役的失败,是门将的低级失误造成的,是场面虽不占下风但个人技术毕竟稍逊对方造成的,可能还是缺少一点点运气造成的,但绝对不是什么“逢南美不胜”的宿命造成的。
对此,韩国主教练许丁茂比他们的媒体更清楚这一点。他在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天,乌拉圭球员表现出了很强的个人能力。总体说来,在与乌拉圭队的对抗中,在团队方面我们并没有输给他们,但在个人方面,我们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而无力与对方进行对抗,这才是输球的原因。”当看到这番话时,我不禁对这位20年前的理疗师肃然起敬了。我想起了年初中国队在亚洲四强赛上战胜韩国队的时候,许丁茂也表示过,中国迟早会战胜韩国队,所谓的“逢韩不胜”根本就不是什么宿命。这是一个不相信宿命的教练,因此他才会客观地从比赛上寻找胜利或实力的原因,韩国队也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这一点上来说,只有不相信宿命,才能打破宿命。如果你真的从心里接受了媒体为吸引眼球铺天盖地宣传的所谓“宿命”,那么这种命运在你身上,也许就真的深深扎根而就此“注定”了。中国的所谓“恐韩症”,不就是这样注定了32年吗?
因此,请不要以什么“宿命”为胜利与失败的借口了,因为所有的“宿命”,最终都会被打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