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录我的世界杯:华丽、犀利、胜利与功利

(2010-06-20 10:57:32)
标签:

记录我的世界杯

南非世界杯

世界杯

2010

荷兰

全攻全守

功利足球

体育

分类: 激情世界杯

荷兰虽然没有拿过世界杯冠军,但在世界杯豪门中的地位却比西班牙高得多,被称为“无冕之王”。这大概因为他们的表现的确比西班牙抢眼得多。70年代他们在世界上刮起的“全攻全守”的风暴,直到现在还在被球迷津津乐道。那时,他们胜,胜得酣畅淋漓,败,也败得轰轰烈烈。那场2比3负于巴西的经典战役,更是让全世界球迷在扼腕叹息之余把所有的赞美送给了他们。因此,很久以来,就像一提起防守反击马上想起意大利一样,人们一提起攻势足球,就会马上想起荷兰。荷兰,成了华丽与犀利完美的结合体。

可是,绿茵场上不只看重“华丽”与“犀利”,它更看重“胜利”。而“胜利”必然要与“功利”紧密相连,“功利”与“华丽”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冤家。于是,荷兰足球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打漂亮的“攻势足球”,还是打实用的“功利足球”?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荷兰人就被这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纠缠纠缠不已,他们的足球也在矛盾与挣扎中进入了大起大落的动荡时期。他们深知,球迷们喜欢的是“华丽”与“犀利”,可“华丽”与“犀利”只能让他们戴上一顶虚无的“无冕”桂冠,而身为两届世界杯亚军的他们,更需要一顶真正的“桂冠”,而不是用黯然神伤的目光看着功利者们肆无忌惮地欢庆胜利。只要捧得了大力神杯,谁又在乎你是“华丽”还是“功利”呢?因此,本世纪初,荷兰足球终于在挣扎中,无可避免的趋向于人们并不愿看到的“功利”。

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荷兰3比0击败弱旅白俄罗斯。正当人们欢庆“攻势足球”又回归荷兰之时,主教练巴斯滕的一句话却给球迷泼了一盆冷水。他毫不隐晦地讲道:“我宁愿赢3个1比0。”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巴斯滕的“1比0”主义为荷兰正式吹响了“功利足球”的号角。2006年世界杯上,荷兰队的重心果然在偏于防守,放弃了疯狂进攻,所以全部4战只丢2球(1-0胜塞黑、2-1胜科特迪瓦、0-0平阿根廷、0-1负葡萄牙),但也只进3球。但保守并没有使荷兰夺冠,止步于16强的战绩,让荷兰人在失望之余又想起了“全攻全守”。于是,2008年的欧洲杯,运动员时就以犀利球风著称的巴斯滕终于选择了“进攻再进攻”,3-0胜意大利、4-1击溃法国、2-0再胜罗马尼亚的小组赛战绩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昔日“无冕之王”的华丽与犀利。可淘汰赛首轮,他们就因为在小组赛中消耗了太多元气,被弱旅俄罗斯在加时赛击溃,无缘问鼎,刚刚吹响进攻号角的巴斯滕也在一片争议声中“下课”。

于是,荷兰足球再次走向了“功利”。他们选择了一个嘴里拼命喊“进攻”,却保守到了骨子里的范马尔维克当主教练,打着“攻势足球”的大旗走“功利足球”的道路。于是,本届世界杯,人们看到的是一支虽然强大,虽然取胜,却踢得很“丑陋”的荷兰队。两场比赛,只进了三个球,其中一个还是乌龙球。防守倒不错,一球未失,可正如荷兰媒体所言:“这样的比赛,连奶牛都能睡着。”本场对日本的比赛,面对对手龟缩式的防守,荷兰的进攻却似闲庭信步,不紧不慢。本来嘛,对方是支弱旅,赢了固然好,平了也能拿一分,下一场对喀麦隆,怎么不拿个三分?斯内德禁区外那脚抽射固然精彩,但也有日本守门员失误的成分在里面。有了这个进球,本就不急不躁的荷兰更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于是,接下来的比赛,在呜呜祖拉的伴奏下成为一首经典的“催眠曲”,我不知道有多少球迷在忍无可忍之下关掉了电视,反正我是这样做了。我们看世界杯,是来寻找一种久违的激情与华丽,而不是看乏味的“功利”。尽管在“功利”中显露了王者之气,成为第一支出线的队伍,这样的荷兰,又有什么可看的呢?

本场功臣斯内德曾经有这样的语录:“两年前我们在欧洲杯上,对意大利、对法国都赢的很漂亮,但是结果呢?人们都期望我们踢出漂亮的足球。但是,我不曾记得,有哪一支世界冠军或者是欧洲冠军是在踢了全部7场漂亮比赛后,赢得冠军的。”有了这样“功利”的球员,再加上一个保守到骨髓里的主教练,荷兰足球,其实早就为自己的世界杯之旅定下了基调。如果“胜利”和“漂亮足球”只能二择其一,荷兰当然要胜利。如果为了胜利,荷兰必须放弃“华丽”与犀利,而选择丑陋的“功利”,他们也毫不在乎地选择后者。有了这样的“功利”基调,荷兰的比赛不够漂亮,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只苦了那些期待经典的球迷们,他们只能从上个世纪对橙色军团的回忆中,寻找“华丽”与“犀利”的模糊的背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