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世界杯日记——厄瓜多尔从高原走向足球制高点

(2006-06-16 13:09:12)
分类: 激情世界杯
6月16日 星期五 阴

如果没有足球 ,大多数人会永远不知道厄瓜多尔这个面积不足28万平方公里的南美小国。可是,当人们开始关注起这个以南美区预选赛第三名的身份杀进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时,也只记住了他们的首都基多,和它的海拔高度——2800米。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人们之所以记住了2800米这个数字,是因为厄瓜多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这个高度上先后战胜了世界足坛的两大超级豪门——夺得五次世界冠军的巴西,以及两届世界杯的得主阿根廷。如果是在亚马逊平原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海拔低于500米的陆地上,这样辉煌的胜利足以震动整个足坛,让大家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厄瓜多尔队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足球技术和合理的战术安排上。可是,2800米的高度屏蔽了所有本该关注的一切,让大家把厄瓜多尔足球所有的荣誉,都用“高原优势”这四个字统统抹杀。
于是,来到德国的厄瓜多尔并没有被行家看好,人们对他们走下高原是否还会踢球普遍心存疑虑,而与强大的东道组和欧洲劲旅波兰同分在一组,似乎已经注定了他们早早出局的命运。厄瓜多尔,这个早已被世俗的眼光定性了的“弱旅”,它在足球世界中的地位与他们国家所在的海拔高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可是,厄瓜多尔人真的只会在高原上踢球吗?一切辩白和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足球世界中只能用胜利来证明一切。于是,在首场较量中,他们以2: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战胜了6个月前以3:0完胜自己的欧洲劲旅波兰队。可是那场比赛引起的小小的震动,很快被淹没在揭幕战东道主4:2大胜哥斯达黎加队的欢庆狂潮中。是呀,同三届世界冠军德国队比起来,厄瓜多尔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人们很快忘记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冷门”,它甚至没有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逼平瑞典更受人们关注。当大家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感叹“黑马”被尽数“屠杀”时,这个和诸多种子队一样全取三分的小国,依然被遗忘在2800米的高度上。一些人即使想起了那个2:0,也用“偶然”一词概括了原本不该忽视的一切。甚至当全取6分的德国人终于把目光投向厄瓜多尔时,他们希望的也只是这个小小配角不输给对手,以便确保自己能提前一轮晋级16强。

可是厄瓜多尔人自己却从第一场比赛中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自信。那顶“高原优势”的帽子不仅蒙蔽住了别人,也给他们自己的信心蒙上一层怀疑的阴影。如今,在异国他乡的首场胜利已经让他们相信自己在平原上照样能踢好球。于是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心,站在了与哥斯达黎加队比赛的赛场上。

一切都与第一场比赛惊人的相似。同样是特诺里奥首开纪录,同样是德拉克鲁斯右侧远远地掷入边线球,德尔加多接门德斯的传球打入第二个球。唯一不同的是厄瓜多尔人比上一场踢得更加自如。细腻的脚法,精妙的短传配合,合理的战术和必胜的信心,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们的后防线表现得比德国队还要稳固,利用德国队后防线上的漏洞梅开二度的万乔普,被厄瓜多尔后防线冻结的整场比赛没有一脚有威胁的射门。最终,卡雷德斯一记终结者般的进球,把厄瓜多尔历史性的送进16强,同时也把正在沾沾自喜的东道主德国队,逼到了在最后一场必须要和他们死拼才能避开英格兰队的尴尬境地。

2006年6月15日一个厄瓜多尔人注定要铭记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全世界的球迷终于记住了这匹一直被忽视的黑马,也终于把目光从高原移到了他们本来就拥有的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素养上。也是从这一天起,厄瓜多尔从南美的高原,向足球王国的制高点进军。
“如果要证明自己强大,最好的办法是战胜比你更强大的对手。”主教练苏亚雷斯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已经向东道主德国队敲响了警钟。曾经在高原上战胜两个世界冠军的他们,如果在平原上战胜了第三个世界冠军,那么也许从此以后,人们会在足球地图的某个制高点处再次找到厄瓜多尔这个名字。2800米?不,或许比这还要高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