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人为本

(2022-09-17 14:27:59)
分类: 胡思乱想
近代,西学渐侵。当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时,有张之洞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何为体,何为用,什么是中学之体?追根溯源,终于找到了。易,是中国文化之源。
易,就是上古传下来的一组神秘的画符。没有文字解读,谁都能解释。其中,周文王与孔子的解释最有权威,源远流长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很明显,周文王与孔子都是从人文出发来解释易经的。所以中国文化有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学。以人为本。而西方文化是从神学到哲学到科学的。是以神为本的。
中国的易,是形而上的,是道。西方的神,也是形而上的。所以,神学发展成了哲学。中国的易经,经孔子解读,则发展成了人文学。神学是西方文化的本体,因此西方文化最终都能在神那里得到解释。人文学是中华文化的本体,很多疑问就解释不清楚了,左右为难时就只好用占卜来决定答案。占卜准不准,有时准,有时不准。其实,就是不准。
易经卜卦太难了!要看天时要看地利还要看人和,各种复杂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而各种因素又都是在变化着的。所以,后代易经就演化成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一整套复杂的繁顼学问。易的本身有简易之义,结果,却走向了繁顼。还好,中国常人都以实用为主,弄不懂的就随它去。所以,占卦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人的主流生活,只是偶尔磁到大事不决请算命先生来卜个卦,算得也有时准有时不准,最后,被归为迷信一类了。
孔子五十而注易经。孔子注易经的文字深刻优美,很有文学性,因此成为中国人文学的一个源头。孔子本身并不迷信,不知人焉知鬼,敬鬼神而远之。占卦算卜也只是他偶尔闹着玩玩的。而他对易经注解的文字思想却大大影响了后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易道为体,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都是用。西学以神学为体,科学知识是为用。中学以人为本,西学以神为本。中学注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西学注重研究神创导的自然关系。西学在自然哲学上成绩斐然,推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西学为用很重要。
但是,在努力学习西方科技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中国的人。借用普式用语,这个世界如果没了人,还要这个世界干吗?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中学的体,中学的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