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片鳞》第365期
(2022-05-25 12:56:16)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学的本质是“人学”,而“人”是复杂的,那么教育“人”的工作,肯定也是复杂的。康德在《论教育学》中曾感慨道:“教育就是能够交托给人的最大的问题和最困难的问题。”
学无止境,教难至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了,都会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前功尽弃。特级教师陈日亮曾改一句词曰:“教育万难,问何人能解连环?”
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的所有意义,本质上是对“意义”的寻找与发现。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寻找和发现人的“意义”。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他的学生陶行知说,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进一步突出了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生活有个重要标志,即关乎人的“意义”的寻找和精神生命的成长。教育要引导人从自然境界不断走向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天地境界。
卢梭曾主张,“教育即生长”,这是一个隐喻,也就是要使毎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教育工作者便是“园丁”,是“浇水者”、“施肥者”,但无论如何辛勤培育,也并不实质地参与对象的生长过程。当然,这种教育观,多少有点“自由主义”的味道。
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看来,顺天性而教,自然生态的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前一篇:《聚龙片鳞》第364期
后一篇:结栏的话|心若光明,处处花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