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创新

标签:
阅读评价教学设计 |
分类: 读书 |
柯孔标
袁振国教授曾经说过,学科的发展史乃是知识的增长史。判断一本学术著作的价值,就看能否为本学科提供新的知识、能否丰富本领域同行的认知。
汪燕宏老师的新作《小学阅读教学设计与测评》,书名很普通,书中涉及的理念和主题很现代。长期以来,语文老师重“教”不重“评”,总以为评价是别人的事,是半学期、一学期或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的事。本书的第一个创新之处,主张把评价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评价来引领学习、促进学习、改进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实践中,需要做大量的“转化”工作。例如,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评价目标,如何开发基于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测评工具,如何利用测评结果诊断和优化语文的教与学,等等。本书从现代教学设计和测量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供了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实践范例。
如今全国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上最突出的三个特点是:单元整体设计、增强文体意识、重视整本书阅读。新教材要求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心,从单一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教学设计的视野从一节课转向一个单元,从单篇课文转向多篇课文,从课内课文的教读转向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联系。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创新点恰恰也是统编教材实施的难点。本书的第二个创新,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不同文体课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流程和注意要点,对语文教师有效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很有指导价值。
进入21世纪,语文教学新理论不断涌现,新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唯物辩证法早就告诉我们,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有一句话互联网上流行很久了:“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生活在不断迭代、加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时常会感觉本领恐慌,有时简直不知所措。怎么办?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教学范式,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像汪老师及其教研团队那样,直面问题,持续研究,以自己创新实践来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创新到老——这是我读了汪老师新作后的最大感想。
会教,也要会评
——代后记
汪燕宏
写完这本书,突然生发出很多感想。在此我只想表达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帮助教师用好统编教材是教研员最重要的任务。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3年,使用过多个教材版本,感觉目前的统编教材是最好用的。上个世纪90年代使用浙教版教材,我们可能会过度关注语言文字训练而对语文整体的熏陶感染作用有所忽略。2000年开始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我们常常因为抓不准语文能力训练点,而在设计教学时感到茫然无策。2020年秋季,统编版教材全面使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阅读、习作等各大领域自成体系又以单元为枢纽相互关联,螺旋上升,很好解决了语文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们如能深入了解教材的逻辑体系和编写框架,就比较容易把握住语文能力训练的脉络,探寻到落实语文素养的途径。我在本书第二章中,以“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为例,梳理并打通了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总目标、学段内容及目标、整册内容及目标、单元语文要素、课时目标之间的层层关联,试图为教学设计提供一条专业准备的路径。第三、四、五章,分别从单课、单元和整本书的教学视角,梳理了单元要素、阅读文本、课后题、交流平台等教材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努力为大家提供新教材新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设计样式。
第二个意思,重视研究学生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统编教材给老师最大的印象是,我们再也不必为“这节课教什么”而费尽心思了。我们只要遵循教材的指导,就能较快、较准地锁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就能把更多精力投放到对学生的研究上。我们要重点思考:最优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体系,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师最生动的研究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和会学,是这个时代赋予教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书第一章明确提出“评价引领教与学”的观点,并以主张“学习中心”“学习者中心”的“建构主义”“逆向设计”等思想为理论基础,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后面的几章中,我始终把“学”与“教”并提,把“教学”与“评价”并重,并涉及到学情调查、学习评价等领域。在第六章专门讨论基于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的阅读测评,在第七章讨论学生的自我评价。其目的都是希望广大教师把眼光投向“学习”,把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天平向学生那头倾斜。
第三个意思,感谢,感恩。感谢原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和原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名师智慧空间站”这一机制激励我以最大的热情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感谢空间站所有学员和我所带的徒弟,书中的课例大多来自他们的实践智慧。这些课例有的在各级研讨或培训会上展示,有的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有的已提炼成文字公开发表。也感谢给予空间站以展示和交流平台的各级组织及领导、专家,有你们的厚爱和帮助,空间站才有发展的动力。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柯孔标先生成书过程中给予了专业指导,并欣然为本书写了前言;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汤源生先生高度重视并支持本书的出版,并指定资深编辑朱蕴茝女士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蔡静、骆可青两位青年老师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协助我认真校对初稿。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最好的时代,遇到最好的人,做着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我愿意继续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以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谨以此书献给亲爱的家人、老师、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