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神圣午睡
神圣午睡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96
  • 关注人气:21,0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说关于建筑和施工的那点事

(2015-01-21 04:30:18)
标签:

杂谈

昨天看到一个很不合时宜的帖子,那位博主在大家都同情民工讨薪之际,说了一些工地上的事情。博主的大意是农民工因为身份模糊,专业性也不强,但是价格便宜,所以占领了很多不正规施工市场,又导致他们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帖子我转发了,大家可以在微博上看。

 

以我建筑师经验来看,这个博主确实是有实打实的工地经验的。他写的放线那段我看了就想笑,因为真的是这样,没下过工地的人没体会。在外行看来,我靠你放线还俩人,其中一个人就是拽着线,不如你来拽,岂不是省了一个人工?

 

在建筑师里,我算是象牙塔型的,做设计多,施工经验少。我毕业进了个设计院,工作内容里对设计水平要求不高。干了一年我觉得学不到东西,就去了外企。在外企磨练了几年,后来跟老师做养老研究很多年,工作内容学术性比较强。

 

所以总体来说,我做的项目都是挺正规的。有时候跟一些同行吃饭聚会,按他们讲话,我这人在建筑师里,算没见过世面的,温室里长大的那种。

 

即便如此,我职业生涯里,也见了不少啼笑皆非之事。我当年在设计院做的第一个项目,就给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当时我刚大学毕业,什么都不会,在师傅(总工)的指导下画一些非常简单的施工图。我人生第一个施工图是一个醋厂,非常简单。是个单层厂房,地上有点这槽那槽的,有个夹层,上面有工人值班室。

 

画完第一轮,要给甲方看看,接受甲方的意见。这么简单的一个房子,也没太多可讨论的,无非就是值班室给你留这么大够不够啊,要一间办公室还是两间啊。这种厂房也没有什么立面设计,平面定下来基本就不用在讨论,全按标准图集做就完了。

 

没想到刚给甲方看了一次,我还没有完全画完出图,有天就有人来找我。原来是工头,他非常客气,说:“H工,您看,工人素质低,把您的图纸看错了,这里给搞反了。改也来不及了,但这样将来竣工不好办,只好请您把图纸给改了。”

 

当时我就目瞪口呆,大学五年,施工课上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先有图纸,才能施工,工人按什么施工?就是按你们画的施工图啊!所以同学们呐,你们的图纸很重要……

 

后来这事情我自然是问师傅怎么办,我不可能拍板答应或是不答应。

 

我发在微博上,有人觉得夸张,好像我编故事似的。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地方上的项目里并不罕见。比如另一个建筑师就留言说,你那个工队不错了。我有次被工队看错了我的图,我去处理,工人发火,说你就画那么一条线!我们要盖半天!

 

这种事情,表面看是他们不对,但其实大家各有苦衷。

 

以我那个提前盖好的醋厂为例,我没有画完,没有出图,自然不可能有开工证,没有开工证就开工是不对的。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甲方着急。甲方为什么着急呢?他们也有苦衷。大家要是做过点小生意,或是在公司跑衙门税务发票的,就知道很多手续办起来也是挺慢的,何况土木之事,涉及用地,涉及安全,总归比你开个店事大。

 

但是甲方押着资金,拖不起。而且我国北方地区,最怕搞到年底。一来是冬天冷,冬季施工技术上虽然完全做得到,但成本高。二来到了年底,工人要回家过年。按惯例,工人春节要休息一个月左右。三拖两拖,半年又过去了。

 

一个小厂房,结构简单,地方上管的也不严。手续一边办着,房子一边先盖着。等盖得差不多了,手续也补齐了。什么都不耽误,所以在当地政府默许的情况下,提前开工也不失为一个折衷的办法。

 

那为何让我改图,而不是工人返工呢?因为要求工人返工,工钱料钱不好算。就像那个博主说的,最怕工人干错了,因为工人觉得返工他也干活了,你还得多给他钱。工人是做一天算一天钱的。

 

而且,如果竣工时有地方跟原始设计不同,出竣工图时要说明变动原因,要做相应手续。施工中需要改动有时候是必须的,比如有次我们做一个会所,已经放线开工了,一挖土发现很小一块地,居然两边沉降大不一样,当初的地质报告不够细没有反映出来,还是地质报告出晚了,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地质情况有变。必须赶紧再做变形缝,把一个房子结构分两部分做,整个图纸都要跟着改。

 

但对甲方来说,我只是做个单层厂房啊亲!农民自己都能盖上的房子,咱能不能简单点?反正是无证开工,建筑师的图还没有出完,那直接把图改了,是最省钱省事、皆大欢喜的办法。毕竟这个搞错了,就是可能使用不便,比如你办公室入口的位置有点别扭之类。这是最不怕的,不便就不便吧,凑合一下就行了呗。

 

有人说要你们设计院干嘛的?你怎么不去盯着。先不说我根本就没有出图,他们是非法施工。再说,施工也不是建筑师盯着,应该是工头盯着。工头是负责组织施工的,看懂图纸是他们的责任。我们接洽图纸是跟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接洽,小项目就直接跟工头交代,工头再去告诉工人怎么弄。

 

所以按照正规的做法,这种图我就应该拒绝签字。但真这么干,谁都没好处。

 

单层厂房是小项目,确实,哪怕按88J做,也不会有问题。但是大项目也不一定就都正规。去年我去一个三线城市做项目,是哪里我就不说了。做完汇报还有些时间,甲方那边就带我们参观当地一些有名的,标杆性的建筑。

 

当地有个特别高大上的医院,很豪华一个高层建筑,理念至少在当地确实非常先进,让病人感到不像去医院,像去高级宾馆。大堂里有咖啡厅,便利店,还有钢琴。产房什么的都设计的很温馨,也有不少先进的设备。这么豪华的医院,诊疗费非常的便宜,门口还挂着一个横幅,在庆祝已经开通医保。

 

我当时确实觉得这地方很有福气,做这个医院的集团真是挺不错的。

 

然后当地介绍方的一句话让我差点没下巴掉地上:这块地的土地证其实还没下来,不过没关系,是XX的项目,大集团,不会有问题的。慢是慢一点,手续肯定是能补上的。

 

然后我们出了医院,看见对面一个小区,我就觉得楼间距特别密集。那地方是南方,我就随口问了一句说:“你们这边日照间距这么近啊?”

 

介绍方说:“哦,那个小区啊,完全都是违章建筑。所以可以不用管日照间距。你看旁边的小区就不这样。”

 

我很没见过世面地问:“那怎么卖呢?没有房产证的啊!”

 

介绍方说:“卖得好着呢。便宜啊!比旁边起码便宜一半,近点就近点吧。”

 

我再一想,其实北京就有小产权的房子,以各种名目在卖。所谓小产权的房子,就是没有取得用地许可,但在当地政府的默许下开发并销售的房子。小产权其实就是没有产权。

 

像这样的项目,有时候我也好奇,这么大的项目,不可能像那个醋厂似的,工人瞄一眼图纸,直接就盖出来了。谁画的图?谁负责的施工?是不是图纸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人的签名?

 

我说这些经历没有任何抨击谁的意思,只是一个建筑师这么多年的一点小小感悟。比如这个医院吧,你说它没有证,甲方施工不规范,可是它造福当地。生米煮成了熟饭,这么好的医院,我想当地政府也不可能说拆就拆,最终肯定也会给补齐了证件。

 

再说这个小区,也是违法的,可是老百姓不管,因为买得起。他们要是有钱,肯定也愿意买有产权的房子。可是眼瞅着孩子就要结婚成家,钱不够,没住处,这时候小产权不小产权也顾不得了,先住上再说。只要住上了,大家都相信,小区里这么多人,政府总不能都给轰走吧。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最多就是维持现状了。

 

即便是正规的大项目,干扰因素也会很多,常常还有奇怪的因素。有次在某地做个商业建筑,都要报建了,被甲方说你们做得像个坟头,还发了照片。

 

从形状上,我们的建筑跟那个照片是有点像。几个高塔,由一个半圆形裙房连接。但是那个地区比较富裕,又重视葬礼,坟头的样式本来就是模拟高楼大厦,甚至世界名建筑,各家争奇斗艳,几乎涵盖了一切常见的几何形式。想要完全不撞车,别提多难了。最后我们也只能是避开这一款坟头,也不知是否会撞上下一款坟头。

 

有关于建筑师的无奈,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保罗安德鲁的第一轮设计里,国家大剧院并不是一个大鸟蛋……

 

前期阶段尚且如此,等真上了工地,那无奈就更多了。所以那个博主写的做为一个工头的种种无奈,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在帮亲友做装修的过程中,都是跟工人及工头面对面沟通的,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施工经验。在我国,施工不是简单的工人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因为,整个行业都有问题。

 

在一次装修中,我说我最讨厌粗门套,让工人全都做1.5厘米的门套。那个工头其实水平是不错的,人非常聪明,沟通能力很强。他说你这是无理要求!我说这怎么无理了,还找来图册给他看,画了节点图,说,你看,就这样,不难。

 

他说你知道什么啊!这门洞根本就不直!你那图是外国的,外国毛坯房门洞是直的,你贴个木板当门套都行。你现在这样要求我,我就得先把门框做直找平!我直接贴个五公分的门框,哪里歪都盖住了。

 

最后工人测了门洞到底有多歪,讨价还价一番,做了2.5公分的门套。完工后工人说:好看是好看,费死劲了。都照你这么做,我们都赔死。跟业主要钱都没法要,不就是个门套吗?你们的还比人家窄,用料少,还想多要钱?

 

而我自己北京的家里,油烟机有问题。我找来工人拆开吊顶一看,油烟机根本没有接软管!我买了软管,要把油烟机接到烟道里,这才发现烟道被各种管道挡了一半,所以没有办法安装逆止阀。于是我就明白了当初为什么油烟机师傅偷偷地没有装那段软管,因为没法弄。不知道到底是图没有画对,还是工人把图给看错的结果。但最后谁来买单?就是我这个业主呗。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一点主题都没有。一会施工,一会设计。但是这样的感悟,我相信每位同行都车载斗量。我很少写有关建筑的事情,因为感触太多,无从写起。跟别人说,都觉得我在夸张。其实我真是没有经历过太多夸张的经历。按我那些同行讲话:你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即便如此,诸如此类的无奈,我真的说不完。假如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么多年建筑师生涯的感触,这个词就是:力不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