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医闹 |
分类: 赴美:美漂见闻录 |
2014年10月下旬,因为秧爹被公派到美国分公司工作,我们家的美漂生活正式开始。身为美漂一族,我并不知道我们家到底会在洛杉矶(LA)待几年。但无论如何,我确信这将是我人生一段极为有趣的经历。我会做我最擅长、最喜欢的事:尽可能地将新鲜事记录下来。闲言少叙,第一回——
健康中心见医闹
到美国之后,第一件头等大事就是让小秧尽快入学。入学需要去专门的地方检查疫苗接种情况。所以我们到了洛杉矶,还晕乎乎带着时差,就赶紧联系了住地的划片小学。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到了指定的公立健康中心(health Center)做疫苗记录检查。
小秧在北京入学时,负责卫生的老师就提醒过家长们:疫苗记录(小绿本)必须保存好,孩子出国念书都要用的。在健康中心检查疫苗接种记录,就是把小绿本及其翻译件给中心的人看。
——翻译这些从来不认识的医学名词自然是靠google翻译,令人惊喜的是无论是疫苗的名称还是接种的次数,中美几乎全部都可以一一对应。算下来,中国还比美国多打了好几种疫苗。
健康中心大概算是社区医院吧,面积不大,一层是接种疫苗的地方,每周有三天接种日。一进门,就看到前台坐着个人高马大的黑衣保安,白皮肤,戴着眼镜,乍眼看像是警察般神气,仔细看他们衣服后背上印着Security才知道是保安。前台工作亦由保安负责,他听了我们情况后,让我们去某个挂号窗口办理。
在窗口交了材料,窗口里的金发妹子态度不算热情,远不如餐馆里指着小费过日子的服务员。我们刚到美国两天,还没有来得及办保险,所以需要交15美元。假如办了保险再来,就全程免费。之所以没有立刻办保险,是因为美国的保险十分复杂,有家庭套餐,单位套餐,具体名目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真是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尽在保险公司。我猜美国人必然是没有选择性焦虑症的,否则在这个国家根本就活不下去。
材料递进去之后,护士让我们等叫号。等候期间我就左看右看。这健康中心虽然面积不大,但十分清洁可爱,还摆着万圣节的小人儿,其中一个小秧碰了碰它还发出鬼叫。眼看整个走廊里不超过十个人,我很乐观地想着:肯定一会儿就完事。秧爹还说:“搞定这个再去把社安号给办了,也都在附近。”
可是我就发现叫号很慢,或者说奇慢。而且,被叫到号的病友,也只不过是换到诊室前面等着而已,并不是叫完号就立刻看病打针走人了。
果然,等了将近一个小时被叫到号之后,办事员给了小秧一个健康档案号,让我们”keep it”. 我们有点纳闷,问保留到几时?办事员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说:“forever!”
我这才明白,原来这第一次叫号,完成的是“分诊”这个 手续。但实际上今天只有一个诊室开门,完全谈不上有什么需要分的。
然后我们就也去诊室门口等着啦。方才等着分诊的病友们,在诊室门口堪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一个都没有少。也不知我们等的那一个小时里,他们都在做什么。医院等待自然是让人不耐烦的,但我们一家子美漂正是看什么都新鲜的时候,读一读医院走廊里的告示,看看其他病人都是什么人,过得也不算太无聊。而且,这里走廊很安静,因为到处明文标示在医院内请保持安静,并且禁止打手机。大家彼此之间都低声交谈,等待倒也不算太受罪。
洛杉矶是著名的移民大城,各色人等极为齐全。这医院里许多工作人员彼此交流时都说西班牙语,可见全美第一少数民族墨西哥裔在LA的影响力。华人做为排名第二的少数民族也不少,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候诊的都颇有几位。只是很多都不说中文,想必已经是移二代啦。
在等待期间,分诊台的护士把我们叫过去,问了几个问题,主要是有个叫ATC的疫苗他们不知是何物。我说这是我们在中国接种的,是个流感疫苗。
本来这些疫苗翻译完我就不记得了,但这ATC倒有些印象。因为小绿本上写的就是ATC,没有对应的中文。这个疫苗是自费的,但当时我们打这个针是有点被骗。疫苗接种都是在社区医院,每次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接种。到了接种日去的时候,医院只是含糊地说小秧这时候该打这个针了,我以为是必打的就交了钱。
被这护士大姐一问,我心里明白了:这肯定不是什么正经疫苗,难怪那么贵。各位妈妈,以后带孩子打疫苗还是要仔细看看单子,别被医院混进了奇怪的东西……
等啊等啊,小秧趴在我腿上睡着了。时间仿佛凝滞了,走廊里的病人不见少一个,走来走去的工作人员倒是挺多。工作人员似乎不用穿白大褂,服装各不相同,但是胸前都挂着一张卡片,大概是工作证吧。
在等待中,有两个挂工作证的女人从走廊里经过,对话飘过我们的耳边:
“你好吗?”
“我很好。你呢?”
“我也很好。不过今天实在是太忙了,不是吗?”
“是啊,真是太忙了呢。”
我和秧爹面面相觑:真的好忙啊!一共有不到十个人打疫苗呢!!!
一位收垃圾的大姐出场率最高,路过走廊好几次。她每次嘴里都咬着一根小棍。起初我以为她含着个棒棒糖,后来发现她是在一根接一根地吃那种带着个小棍的软糖。我们候诊的诊室偶尔也会打开门,能看到里面是一位穿粉色花褂子的护士负责打针,她的嘴也一直在蠕动。相比之下,分诊台的这位护士算是最敬业啦,至少她并没有吃东西。
等到大约两个小时的时候,一个白人大妈生气了。她很不耐烦地问了好几次她排在第几,都得到了护士礼貌而敷衍的回答。最后白人大妈丢下一句“我不能再等了!”就气愤愤地走了。大妈一走,其余病友们都发出了没良心的笑声。护士还笑嘻嘻地对我们说:“有人好像提前走了,这真好!”
来这里的人其实并不是看病的,而是打疫苗的。小孩打法定的疫苗,成年人打流感疫苗。打疫苗很快,几分钟就完事了。等候时间长,是因为隔很久才叫一个人进去。在这漫长的空隙中,我怀疑花衣大姐一直在吃东西,因为每次见到她,她都嚼个不停。
又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一位亚裔大叔也按耐不住了。这位亚裔大叔身材精干,皮肤呈小麦色,等候时看一本英文书。英文流利而带有明显的口音。我们猜他若非广东华侨,便是南洋华侨。只见亚裔大叔突然对着分诊台的护士大吼大叫:“我已经等了三个小时了!我还没有吃午饭!你们到底有没有在工作?!”
我和秧爹本来昏昏欲睡,立刻来了精神:“哇!这回可看见美国医闹啦!”
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我们可是真的说出来了哟。眼见着周围这些人交谈没一个说中文的,我们这俩北京土著终于体会到了“我们随便说反正他们也听不懂”的快感。
亚裔大叔刚吼了一句,那人高马大的保安就走了过来,站在护士台前面,和亚裔大叔斗起了嘴。也不知是人生气了说话就简单,还是排队打免费疫苗的人层次低,他们的对话内容我居然全都能听懂:
亚裔大叔吼:“她们到底在干吗?!”
保安训练有素,针锋相对:“她们在做她们的工作!先生。”
亚裔大叔吼:“我已经等了三个小时了!”
护士大姐:“我很抱歉,我很理解。可是今天只有我们两个护士。”
我心说大姐,一共不超过10个人打疫苗,在我们中国,半小时就都搞定了好吗。
不愧是同种同源,果然亚裔大叔吼出了我的心声:“这里不超过10个人!我是今天的第四号!我只是来打一个流感疫苗!”
保安一副很欠扁地表情说:“你想怎样呢?先生。”
亚裔大叔吼:“我要打流感疫苗!”
护士大姐说:“下一位就是您了,先生。”
亚裔大叔吼:“这不是问题!”
保安:“那么问题是什么呢?先生。”
亚裔大叔吼:“问题是她们到底在干吗?!”
保安:“她们在做她们的工作。先生。”
亚裔大叔吼:“问题就是她们并没有!我等了三个小时了!我还没有吃午饭……”
保安:“请您镇静一下,先生。”
护士大姐:“我很理解,先生。可是我们今天只有两个护士。”
……
这保安大约是见惯了这种阵仗,对答如流,言必称sir,但语气十分不客气。亚裔大叔的控诉虽然有力,但车轱辘话来回说。以上对话大概重复了三次,终于亚裔大叔吼出了一句新的台词:“你们领导(manager)呢?我要跟你们的领导讲话!”
保安大哥立刻如释重负地说:“您需要见领导?没问题,我这就给您安排。”
话音刚落,诊室的门也开了,打针的花衣护士大姐说:“下一位。”
前台护士大姐十分机灵地对亚裔大叔说:“轮到您了,先生。”
亚裔大叔就进去打针了。出来依旧不依不饶:“你们领导在哪儿?”
我和秧爹都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盼着亚裔大叔继续对领导发狮子吼,甚至上演全武行,看一看美国是怎么对付医闹的。谁知很快就见亚裔大叔与那女领导谈笑风生,最后双方亲切友好地互相道别啦。于是我俩就嘀咕:“真没劲。看来这美国的领导也很擅长做思想工作嘛!”
可能是因为亚裔大叔的吼叫生了效,之后花衣大姐的效率仿佛稍微高了点。在进入这个健康中心大约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带着小秧进入了诊室。经过确认,小秧只需要补种一针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就行了,但是护士又建议打一个免费的流感疫苗。小秧听见要多打一针就哭闹起来,而根据我的医学常识,流感疫苗只能防一部分流感,可是排了这么久的队,打不打呢……
犹豫再三,决定先不打。想打的时候不行再来排队吧。这护士打针手脚倒是麻利,一针扎下去就拔出来,小秧的手臂上就开始流血。护士见怪不怪,用棉球擦完,包上一个创可贴,打印出一个单子。我们以为完事了,但问了半天才知道,还要再去约医生做入学体检。
打针的花衣大姐说话带着极为浓重的西班牙口音,而且一问三不知。好在分诊台那个不吃东西的敬业大姐非常能干。看我们有疑虑,她就突然跑进来,抽出一张单子,告诉我们可以打这个电话,这里不但有医生,而且会说中文。所有的服务,对儿童都是免费的。
打了该电话,又得到了三个医生的电话号码。打了第一个医生的电话号码,没说几句,秧爹就改了中文。原来这是个华人医生,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即约好周一下午体检。由于我们还没有办理保险,所以并不能享受免费待遇。好在自费也不算贵,几十美元。
说起这第一次的医疗机构体验呢,其实想一想,等候三小时也不算很过分。在国内去大医院,大清早去挂号,上午能看上就算运气好。但是,正如亚裔大哥所说:问题是,一共都不到十个人啊!而且,只是打个疫苗啊!!
我并不知道等这么久是因为真的手续繁杂,还是护士们磨洋工。但我倒是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就是在美国,医闹大概顶多就是嚷嚷几句,不会真的动手——那保安大哥身高一米九以上,吨位更是超过100公斤,肚子都从皮带上溢了出来。而他只是保安之一,另一个是个更加健硕的黑人大哥。亚裔大叔敢动手,肯定要吃亏。
这种保安高大的保安坐镇前台的方式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一进门就有一种“你可别胡来哦”的气势。那些殴打医生护士的医闹,都是针对医护人员动手。换了高大威猛的退役武警做保安,我就不信医闹们还能这么“气得失去了理智”。
另一个结论就是在美国当个医生护士,应该还是挺不错的。工作不算忙,听说收入也不错。不过,美国医疗服务到底如何,还得等我们办了保险,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以后,再慢慢体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