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游泳课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为期12天的游泳课结束之后,小秧长出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可怕事终于结束啦!”小秧有个可怕事名单,最近名单里的“可怕事”,就是这游泳课啦。
小秧一直很想学游泳,特别是得知她班上已经有几个小朋友学会了游泳之后。今年夏天,我给小秧报了附近一个游泳馆的集体游泳课。班上大约有十几名孩子,都是没有学过游泳的。其中还有小秧的好闺蜜俏俏,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小秧怀着期盼的心情去上游泳课啦。
可惜,如我在微博上直播的那样:第一节课小秧就哭了。因为要把头埋进水里。她很害怕这种感觉。之后每天我们的游泳课就是以小秧不哭为目标,而她哭的集中点就是头进水这件事。几节课以后,头要埋进水里又出现了进阶版:跳水。小秧更是吓得嚎啕大哭,教练则一脸无奈。
集体班原则上家长不许陪伴的,但我有这游泳馆的游泳卡,所以我也同时在一边在浅水区练习游泳并陪伴小秧。如果上课过程中小秧哭了,我就过去看看情况。到了后来,教练已经习惯了这个节奏,只要小秧一嚎啕大哭,她就做个无奈的手势,我就赶紧跑过去看看又怎么了。
做为家长,我当然希望小秧能快快地学会游泳,所以我会鼓励小秧尽量按教练说的去做。了解到她主要问题就是怕头埋进水里以后,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了帮她克服对水的恐惧感,我会带她在浅水区做一些游戏。比如:我蹲在水里,让小秧也到水里和我脸对脸。或是我把手藏在水里,让她看我两个手的数字加起来等于几之类。回到家,还找了个盆子接水让她练习在水里憋气。
这些游戏小秧是接受的,玩得也挺高兴。但她仍然不喜欢把头埋进水里。不过,虽然在课上她坚定地表示绝对也要不跳水,但晚上回家她其实也会动摇,想明天跳水试试。小秧是个很好强的孩子,渴望能学会,不想做“班上唯一没有学会的人”。当我安慰她“没关系妈妈也胆小学得慢,但你看妈妈也快学会了呢”之后,她对我露出了同情的目光,当场表示明天她一定要努力跳水,学会游泳。
班上也有别的胆小的孩子,是个与小秧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俩很快也成为了谈得来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跳水好可怕”的心得体会。
大概学到第七八节课时,教练说小秧动作很好,如果不是胆小的话,其实已经可以摘板直接游了。身为教练,自然觉得如果只是因为“不敢”就没学会太可惜了,所以教练还是想尽量鼓励她,跟她说怎么跳的诀窍。
而小朋友们真的都很可爱,见到这种情景,纷纷跑过来鼓励小秧,七嘴八舌地说秧秧你不要怕啊,跳水很好玩的。说完了还跳给小秧看。从这件事上我觉得集体课也是有好处的,孩子多,气氛比较轻松热闹。
面对如此热情亲切的鼓励,小秧不为所动,她坚定地对我说了一段好琼瑶好琼瑶的台词:“妈妈,我知道怎么往下跳。我知道应该憋着一口气,等头露出水面再呼气,我知道有浮板我一定会浮出来,我知道然后再划水就可以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害怕。”
在家里,小秧还就跳水事件向我发问,有理有据,摘录如下:
是不是不跳水就不会游泳?我看很多大人也没有跳水,都是从梯子上走下来游的。妈妈你不是也在学游泳吗?你为什么就不跳水?你为什么不来深水区练?你怎么就在浅水区呢?
我也对她认真地解释了: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学游泳最大的障碍是怕水,跳水可以迅速解决怕水的问题。因为这事情看起来很可怕,但跳几次以后会发现不可怕,就会增加信心。
我不跳水是因为我胆小,我也确实学游泳的时间比别人长。如果我是那种敢跳水的人,我早就学会游泳了。
我可以游,但是游的不好。所以我可以不用浮板游,可是也不能去深水区。你也可以像我这样慢慢练习。妈妈绝对不会强迫你跳水。
同时课程也渐渐快到尾声,教练瞧她也不像要突然变大胆的样子,后来就不再试图说服她跳水。
虽然放弃了跳水的尝试,但教练也针对胆小的小秧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撤板时别的孩子都是整块撤,小秧都是半块半块的撤。到了最后,小秧手里拿着两块比肥皂大不了多少的小手板,背上背着薄薄的一块板,在水里游来游去。教练指着水里的小秧对我说:“她其实已经都学会了。现在这一点板就是心理安慰,但心里安慰也挺重要的。等她自己慢慢想摘的时候再摘吧。”
总之,小胆秧就这样哭哭啼啼地上完了游泳课。大约只有两三节课她全程都没有哭。这两三节课都没有跳水也没有钻水。
到了最后一节课,小秧是唯一没有摘板成功的小孩。不过,这12节课其实也没有白上。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与小秧相对擅长的围棋钢琴之类不同,从游泳课的第一节开始,我就发现这个课程的内容不是特别适合小秧这种性格的孩子。首先是在深水区练习,就给小秧造成了很大的恐惧感。其次练习方法对孩子胆量要求比较高,钻水我至今都觉得不舒服,像小秧这样胆小谨慎的孩子难免会觉得可怕。相比之下,之后小秧去外国人开办的夏令营也有游泳课,但方法就容易让孩子接受得多:在只有几十厘米的儿童浅水区做游戏,其中有水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需要把脸短暂入水的同时,还给孩子讲解了水的浮力。
但我依然选择鼓励她完成这次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抱怨“教学方法太落后”。因为人总是要面对不如意的现状。发达国家教育体系比我们先进一些,也不是他们的孩子就个个都没有学习障碍和人格问题。
通过和教练的积极沟通,教练也的确给小秧想出了一些独特的办法,比如从撤板上,我就能看到教练的用心。而旁边也看到那种蹲在岸上把孩子头往水里使劲儿按的私教。所以我觉得也不是私教就一定靠谱,集体课就一定不好。至少我们这个集体班的教练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表面看,小秧是班上最后一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秧其实是最努力的——每天在浅水区玩水的孩子里,其中不少都曾经上过游泳课,但是一两节之后就再也不去了。
当然这也证明了高压式学习确实效果并不好:看起来好像最后一节课孩子们大部分都摘板了,成材率特别高,实际上有一部分孩子根本就没有坚持到这最后一节课,有的甚至都抗拒再来游泳。
聊起这件可怕事的完结,我和小秧又兴致勃勃地说起以前那些可怕事。可想来想去却只想起了一件,就是有阵子她需要喝的一个咳嗽糖浆有薄荷味,她非常不喜欢,给那糖浆起了很多外号,一会儿叫巫婆汤,一会儿叫青蛙王子。
而其他的可怕事,我俩统统想不起来了。我俩想啊想啊,想了好几天也没有结果,小秧遗憾地说:当初要是都记下来就好啦。所以我想,这是因为小秧战胜了这些可怕事,所以它们就不再可怕,也不再重要了。
我一直都觉得学会面对不如意的现状,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学习技能,上兴趣课,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让父母观察到自己孩子的特点,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在小秧上课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她的心理和情绪,但我从来不具体指挥她“你应该多练这个动作”“你那个动作跟教练的示范不同”。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情绪不是问题,“小孩子哭闹别理他,一会儿就好”,但比较重视具体的学习辅导。而我是比较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但会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不能一辈子陪她听课,在旁指导。所以我想让她慢慢学会自己听课,自己解决问题。
从具体技能来看,教育不是万能的。就是世界名教练来训练,我这个动作不协调者也不可能成为奥运冠军。但让一个人能学会尽可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能够有效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我想教育还是做得到的。即便是我这个动作不协调者,也会很努力地锻炼身体,让运动为我的人生带来益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