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杭州八卦田南宋御街清河坊旅游 |
分类: 游记:在路上 |
离开林栖竹径后就到了八卦田,据说也是人不多的地方。其实八卦田这种概念,总让人觉得过于具象和形式化,因而显得又土又俗。不过杭州的本事也就在这里,别处倘若做这么一个东西,大概周围必然配上大马路大围墙大广场之类。而杭州却仍然做了个开放式不收费的公园,四周随处都可以进去。八卦田的位置基本还算市区,周围有不少普通的房子,然后从树篱中一个看似无意留下的小口穿进去,立刻看到一大片田园风光。
进去后,这整齐规划的八卦形田地周围依然是山清水秀,亭台水榭,俱都建造的朴实无华中不失精致。看入口介绍,也是一处恢复的古代景点。这景象真让我想起红楼梦里对稻香村的描述。而且,毕竟这里靠着玉皇山,所以比稻香村更有天然野趣。
所以虽然田里盛开的不过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油菜花,由于时间体力都不充裕,我们也没有登高望远,鸟瞰一下八卦田的完整形状。但是想想在城市的边缘,有这么一处地方,可以略略感受田园之美,既可以休闲也可以带孩子来上一堂生动的农业课,也真是一个妙处呢。
形容品味时,我喜欢用一个词:正确。总要先品味正确,然后才谈得上水平高低。毫无疑问,杭州就拥有正确的品味。
从早到晚,说起来也真经历了颇多的景点,可是中午在梅家坞的那顿农家饭实在没少吃,以至于到了现在,一行两家人全都不饿。商量来商量去,我说其实这顿饭要是吃点小吃才好呢。于是俏俏爹就说:那就是南宋御街那一带啦。
南宋御街,这个名字本来我很陌生,但最近却颇有些如雷贯耳呢。这皆是因为这条街改造的设计者建筑师王澍最近得了我们建筑界的大奖普利兹克奖,该奖是建筑师能够得的最大的国际奖,相当于建筑界的诺贝尔。王澍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之前获此殊荣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大师。比如大家熟悉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当初一说王澍得到这个奖,估计所有同行都和我一样有一种错愕感。倒不是说水平问题,而是普利兹克是个很主流的奖,获奖者基本都是大小项目无数的主流成熟建筑师。而王澍是国内著名的实验建筑师,作品也不算多。打个比方,好像贾樟柯突然得了奥斯卡,这感觉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不管怎样,最后一站安排在南宋御街,对于我来说可真是不折不扣的意外之喜了:因为怕堵车,我们本来打算就周边外围转悠一下就好。这下子可算有机会“朝圣”一下了,毕竟南宋御街是王澍的重要作品呀。
实际上先到的那处也并不是南宋御街,而是河坊街。旁边一座小山,山上有几处景点,还有停车场。停好了车走下小山,再去那仿古的步行街河坊街溜达。
像河坊街这样的景点,全国的古都甚至非古都都有:新旧结合的中式建筑,街上有老字号和专门为旅游者准备的小商店,十有八九都是卖其实一点都不好吃的盒装地方特产小点心,廉价玩具,粗糙的旅游纪念品等等。南京夫子庙,北京前门,青岛劈柴院,以及各古县城的古玩街莫不如此,河坊街也不例外。虽然修建的算整齐,也有点小小亮点,不过整体来说,乏善可陈。
不过,还别说,孩子们总是开心的。特别是给两位小姑娘买了棉花糖之后。棉花糖并不好吃,但就是好玩又有趣,并且,是甜的!出来玩的主题之一就是惯孩子,什么龙井茶啊棉花糖啊随便吃喝——让我们把昏聩进行到底吧!
虽然乏善可陈,不得不说,这样的仿古街总是热闹的居多。然而,热闹未必代表真的喜欢,或许只是因为,游客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南宋御街与河坊街相距不远,也是改造的新旧融合的步行街。而连接两处的街道又是类似北京东直门簋街的美食街。这一切都让这一区热闹非凡,灯火通明。而且,即便是乏善可陈的这种大江南北都有的美食街仿古街,杭州也确实做得比别处精巧雅致些。不信,想想北京簋街的脏乱差、平安大街的傻大粗糙、王府井大街的冬冷夏热吧!
在这几条街里,南宋御街是规划的最漂亮的,但也是相对最冷清的。但看得出来王澍的获奖也让这条街名气大增,不少疑似建筑师的中青年在此对着街道举着单反一通猛拍。
南宋御街比想象中短,做为改造项目,我觉得它确实是成功的,至少,在国内的改造项目中,它罕有的得体。首先这条街新旧融合的感觉做的非常好,新的部分都规划的十分谦逊,建筑语汇简单,没有刻意的仿古,只是沿用了原有的黑白色彩。这使得整条街没有那种簇新而生硬的感觉——想知道簇新生硬的意思,请去看看北京新建的前门大街。
我很喜欢南宋御街的融合感,尺度,和它所表达出来的对历史的尊重。
其次,南宋御街的两侧都是原有社区和建筑,而在每个胡同处,都做了非常温和的处理。所以南宋御街与旁边街道之间也有一种令人舒服的融合感。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街当中醒目的大屋檐,猛一看估计一定会以为是哪个高贵的茶楼私房菜吧?可是不,这里是在改造时发掘出的一小段南宋御街的遗址,就这样露出来一段,做了个小小的街头博物馆,让人能够看到那曾经存在的地下的历史脉络。
看过王澍的访谈,在说起南宋御街改造项目时,他说曾经认为政府不太能接受他的三个条件,建设周期够长,必须先有半年调研时间;尽可能让这条街的居民还能够住在此地;拒绝拆了原来的房子再盖仿古建筑。
这三个条件,我想每个建筑师都会击节赞赏,因为其实真的本该是基本条件。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是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一块场地,以及它周围的人。建造,是找到建筑本来应该具有的样子,然后把它表达出来。而对于杭州这样的城市来说,原有居民所维持的底蕴,才是最可宝贵,最不该抛弃的财富。原有居民对于一个地方的感情不是外来商户能够理解的,这种感情带来的潜移默化的美感和生气更加不是外来商户能够模仿的。很多人都说,周庄建筑最美,可是风味不如西塘,区别就在于周庄已经少有原来的住户,而西塘还是原有居民为主。
至于拆了原来的老房子,盖个假的新古建这种事,我觉得,真不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此风竟然风靡全国。
幸运的是,对于这虽然合理,但目前其实很少能实现的三个条件,杭州政府全都同意了,委托他来做这个项目。谈及获奖,王澍说道:我获奖的意义并不是说我本身如何如何,但是它会告诉年轻的中国建筑师们,还有这样一条路可以走。
王澍所说的路,说的煽情一点,就是坚持自己对建筑的理想。而且王澍的理想并非树碑立传式的狂妄大师梦,他只是想做一些像样的,有内容,有空间的建筑而已——如你所知,在中国的现在,前者恐怕还更容易实现些呢。
不过,理想常常也需要现实的土壤。我们不能责备更多的建筑师没有像王澍那样坚持自己那一套,因为现实如此,大多数人没有力量拒绝妥协。王澍当然也是找到了得以实现理想的幸运儿。
而理想的土壤,就在杭州。没有杭州这种开明的风气和正确的品味,没有杭州执政者那超乎全国普遍官员水平的鉴赏力与审美观,南宋御街改造,一定又是一个造价昂贵,档次低下而丑陋的东西吧。重要作品基本都在杭州的王澍能够获得普利兹克奖,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用最简单的词来形容南宋御街,我想,应该是得体,谦逊。杭州的本色已经足够美了,建造者需要做的应该是尊重与臣服,而不是大刀阔斧的改变以凸显自我。
在杭州的每时每刻,我都感觉到江南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底蕴。那种底蕴不是多少个大型博物馆,多少座留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多少这样那样的活的死的文物。杭州的底蕴,在于所有茶楼都不会出现粗糙难看的阳伞,在于农家饭的餐盘都雅致漂亮,在于每个角落都建造的尽善尽美,在于西湖对一切人免费开放……一个城市的底蕴,最终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
在南宋御街朝圣完毕,让我对杭州这座城市更添了几分敬仰。还是向我之前说的那样,如此繁华而清净,现代又古老,发达而淳朴,并且丰俭由人,景点不设门票,甚至自行车都免费的城市,全国仅此一座。虽然杭州的交通确实有待改善,但或许,真正该做的并不是改善交通,而是让更多的旅游城市向杭州学习。假如杭州不再是唯一,我想,以杭州现有的包容力,交通本来并不是问题。
到了机场,飞机又毫无悬念的延误了。本来就是晚上9点多的飞机,最后到家已经是将近夜里两点。这样过一个周末是否值得呢?第二天一早,小秧说:“妈妈,我们下次还去杭州这样的地方好吗?”我问她:“杭州是什么地方呢?”小秧想了想,描述说:“有一个大西湖!到处都有好多的花!”
所以你看,多么值得。繁花似锦,这景象,谁说孩子不会欣赏呢?看看一路上孩子们的笑脸。我常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把钱花在路上,而不是存起来等着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才是最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