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尊与自卑

(2012-01-12 09:41:58)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很有趣的事情,我就很喜欢观察秧秧和她的小朋友们。我发现秧秧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所以好的一面是她很好强,会为了好的结果而努力。坏的一面就是她不接受任何不完美的结果,做不好事情就气急败坏,做错了事情认错也嚎啕大哭,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就像爬山,秧秧简直是拼了命也要得第一。而别的小朋友虽然也很想要得第一,但一旦觉得累了也就算了。我本人是讨厌竞争,连打牌都缺乏斗志的那种和平分子。所以看着秧秧对于结果如此斤斤计较,总觉得她太不淡定了。而这种不淡定其实也多少影响了秧秧在很多事情上的成绩。因为她在过程中太在意结果,所以反而分散了注意力。

 

在种种性格测试里,我总觉得血型比较准。而秧秧是A型血,她的表现也无比符合血型漫画里那个A型的小人儿。对此连她自己都有所察觉。她知道自己是A,有天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血型漫画中一幅图,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小秧的爸爸妈妈都不在旁边,她下楼梯,怎么这么谨慎呀!”

 

自尊与自卑

据说日本人大多都是A型血,所以他们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兢兢业业。而小秧还真是差不多就是这种样子,和我和她爹都不同。而我们一家三口也恰好都血型不同,所以我常常瞧着小秧那些她自己特有的举动觉得非常有意思:小孩子的确是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但更多的,还是像她自己。

 

不过,死不认错,永远拒绝坏结果的小秧在最近一阵子似乎有所转变。前阵子小秧有点不乖期,又犯了“叽歪”“磨蹭”“耍赖”这一类“老病”。于是我经常在晚上跟她总结一天的表现,说一些鼓励性的总结语。诸如:“总体来说今天还不错,如果起床的时候再利索一点,那就完美啦。”

 

一开始小秧对这种总结根本就不接受,对于我这煞费苦心的温和鼓励,小秧报以撒泼跳脚哭闹回答:“我利索!我早上利索!我完美!哇~~~

 

每到这时候,我就在心里恨恨地想:MD!现在的家长就是太文明了!要搁过去直接打一顿,这些毛病就都没了!

 

但是就在前几天,小秧突然长大了的似的,对自己开始有了客观的评价了。

 

有天晚上然然来玩,我给她们两个倒水喝。两个小杯子不是一个颜色,然然先走过去,刚选了一个,秧秧跑过去就把然然已经伸手去拿的杯子抢走了。于是我立刻批评了秧秧,让她跟然然道歉。秧秧哭着向然然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然然很大度地说:“没关系。”我又表扬了然然,说:“然然你真大方。”并对秧秧说:“秧秧你看,如果以后有小朋友抢你的东西,你也能像然然这么处理就最好了。你平时也很乖的,但是今天就没有做好,是不是?”

 

晚上总结的时候,其实我都把这事儿忘了。刚说到“总体来说今天还不错……”秧秧就主动自我检讨说:“就是抢杯子的事儿做得不太对。”

我一听,哟~还有点觉悟的呀~就夸秧秧说:“秧秧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妈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进步的。”

 

有天下了舞蹈课带秧秧吃饭,她在餐厅里不好好坐着,不小心把鸡蛋掉在了地上。她特别爱吃鸡蛋,于是就急哭了。可过一会儿忘记了,又乐呵起来,又把饮料杯子碰到,洒了一桌子。

 

像这种因为她忘乎所以导致的问题,我通常倒是不会太狠地批评她。就只是不再给她叫东西,让她“自尝恶果”没得吃而已。晚上回家,临睡前,我刚说了一句“今天总体来说表现还是不错的……”秧秧就笑呵呵地接着说:“就是掉吃的洒东西不太好。”

 

不过,秧秧这种自省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发展的过了头。有天她在幼儿园玩秋千。看旁边小朋友站在轮胎秋千上玩觉得很威风,她也想效仿。我就说:“那你试试看,妈妈在旁边护着你呢。”

 

但是天冷穿得多,又是靴子又是羽绒服的,加上小秧胆小,秋千一动就吓得不敢继续。她就怎么也爬不上去。即便是我说抱着她试试,她也不肯。

我就说:“没关系,现在冬天衣服穿得太多了,咱们过一阵子再尝试好啦。”

没想到小秧声泪俱下地撇着琼瑶腔哭诉说:“我怎么也爬不上去!我好没用!我真笨!”

我顿时啼笑皆非,赶紧抱抱她说:“哎呀,秧秧,没关系呀,这有什么呀,咱们过一阵子暖和了,穿得少了再来尝试嘛!”

 

对于孩子成长中的每一点阶段变化,我在事先其实也完全不了解。不过,只要每天都看着她观察她,就总还是能够了解她的此时此刻。像小秧最近似乎由“妄自尊大”阶段进入了“妄自菲薄”阶段。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再观察一阵子,我就会有更多的了解。而且往远处想,我们小时候有记忆时,好像也是难以避免敏感和自卑。而我平时观察中,觉得幼儿通常都是自信心爆棚者居多的。

 

所以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中的矫枉过正吧。也许过一阵子,小秧就能进化到正确评价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术士(十二)
后一篇:台湾行功课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