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委屈的迁怒症

(2011-12-12 07:36:13)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上周老妈和二姨一起来看小秧,喜洋洋地去幼儿园接小秧。谁知道,没多久小秧就嚎啕大哭着回来了,嘴里都是血。我赶紧迎上前把小秧抱过来,像哄小婴儿似的,拍着后背,用我的下巴轻轻顶着她的脑袋,说:没事啦~没事啦~

 

老妈和二姨解释说: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儿的时候,秧秧在前面跑,一个小朋友亲热地从背后向秧秧猛扑过去,双手抱住秧秧,把秧秧扑倒在地上。秧秧淬不及防,偏偏又是在接待厅的硬质地面上。手也被抱着没能撑地,就把嘴磕破了。校医检查了牙齿,还好牙齿都没有问题。

 

我二姨是医生,特意对我形容了校医是如何检查的。告诉我校医的手法很专业,可以基本确定秧秧的牙没有问题。秧秧主要是嘴唇破了以后也有点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可能,可以用冰敷一下。

 

我一听就放下心来,小事,小伤,又是嘴里,应该会好得很快。照说平时这点伤,秧秧不至于哭成这样。我就依旧抱着秧秧,问她:还疼不疼?

秧秧自从我抱着以后就哭得不厉害了,抽抽搭搭地说:不疼了。

但随即又大哭说:妈妈!我怕牙齿坏了!

我继续安慰她说:放心吧,不会的,医生检查过了。小秧的牙齿没坏。

我二姨也赶紧说:秧秧,放心吧,二姨姥姥是医生……

 

结果秧秧把头一扭,哭着说:我不要和医生玩!

我二姨叹口气说:唉,孩子都不喜欢医生。连医生自己的孩子都不喜欢医生。

 

老妈以为秧秧是和我二姨认生,又看我抱了她半天,就赶忙上前说:秧秧,跟姥姥玩儿来吧?

 

秧秧又把头一扭,哭着说:我不要姥姥!我要妈妈!

姥姥就很担心地问:秧秧,你是对姥姥有意见了吗?

秧秧把头往我怀里一埋,说:嗯!

 

秧秧一旦受了委屈或者惊吓,就会开始产生“迁怒症”——把怒气都发在除了妈妈以外的人身上。当秧秧身体不舒服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她就谁都不要,就要妈妈。即便是因为妈妈教训或者惩罚她了,她也会一边哭着要妈妈抱,一边警惕地要求别人都走开。

 

弄得我妈总说:秧秧,姥姥没得罪你呀!

或者秧爹又会叫屈说:妈妈说你,你为什么不理爸爸了呀?

 

我想,秧秧摔倒时,如果我在现场,及时的开导她,安慰她。或许她的脾气就不会这么重。上次在香港烫伤手也很疼,但是因为当时是我在一旁处理,所以秧秧很快情绪就平稳了。但这次她却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一下子退回婴儿状态。让我坐在沙发上,她像个小猫似的趴在我身上,让我给她摸摸头,拍拍背,安慰着。

 

我二姨在一边继续建议冰敷,我一想,正好家里有上次用券领的小罐冰激凌,赶紧取出来给小秧吃。

 

果然冰激凌还是万能的。这两小罐冰激凌买了回家就一直没动,这回还真派上了用场。我告诉小秧,要小口小口舔着吃。吃半罐,留一些明天再吃。

 

这样起到冰敷作用,又防止她吃太猛闹肚子。小秧先吃两口,看见勺子上有血,就哭了,说:全是血!!

 

我搂着她解释说:没关系,你慢慢吃几口,血就止住了。冰的东西有助于止血。

我二姨在一旁非常专业地解释说:放心吧,粘膜都是24小时内修复的,没事的。如果是皮肤会麻烦点,需要3-5天……

 

这时候真是觉得家有医生很不同,又觉得那些早教中心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应该开一些简单的供父母学习的医学科。学习处理简单的伤口之类……好吧我真是发散性思维。

 

秧秧很乖地吃了半罐冰激凌,把剩下的放回冰箱里。然后又树袋熊似的爬到我身上赖着。并继续她的迁怒症。

 

我二姨就跟老妈夸奖我,说我带孩子带的真好,对孩子真有办法,又有耐心,独立能力还强……总之,把我夸成一朵花之后,又很无情地说:有这么个榜样在这里,以后那几个臭小子谁也不许叫苦叫累。

 

“臭小子”即是我的各位表弟们呀。我忍不住很阴暗地说:那当然!他们将来就算有孩子,就算做家务带孩子,他们又不用怀孕不用喂!怎么可能与我比呢!

 

小秧在我身上赖够了,自己爬下去,到她书架上取了书让我讲。我一看,书名是:难过的弗洛格……

 

讲完了故事,也已经晚了。最终全家就出去吃饭了。等到吃完饭,小秧彻底没事了,开始和老妈和二姨耍贫嘴了。小秧笑眯眯地对我二姨说:二姨姥姥刚来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别的小朋友的奶奶呢!

 

据老妈和二姨说,小秧当时摔倒了之后,眼神非常惊慌无助。虽然她们都尽力安慰,但是基本上什么用都没有,一直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直到回家看到妈妈,一头扑进妈妈怀抱,小秧才渐渐平复了。我带着小秧的时候,其实她也受伤过,有过惊吓,但每次基本都是解决了问题就没事,很快又活蹦乱跳起来。所以我想,小秧的迁怒症,大概会与安全感有关。所以她不舒服或者害怕的时候,会本能地只愿意和妈妈在一起,这是她觉得最能安慰她的方式。我非常荣幸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这样的角色,也觉得自己这种半职工作状态还是有必要的——当小秧需要的时候,基本上妈妈总能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她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