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育儿书推荐:卢梭《爱弥儿》
(2011-09-01 09:02:12)
标签:
卢梭爱弥儿育儿 |
分类: 阅读:睡眼看名著 |
总有人问我,你都看什么育儿书呢?很久以前我推荐过一个书单,比较适合新生儿父母看。比如定本育儿百科,以及一些国外引进的资深医生写的育儿书。这些医生书的普遍特点是以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为线索,对于教育问题涉及的并不多。所以很多人希望看一些教育理念的书。
我总觉得,教育理念这种事,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人生观成熟的人,教育理念就不会太离谱。一个资深育儿嫂,也许对孩子的普遍特点会很有经验,但在教育上,这种经验未必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也是我提倡父母尽可能自己多抚育幼儿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状况下,你能够找到的最好的教育者,也就是你自己了。而孩子稍大一些以后,习惯和基本人格已经形成,父母就不必再那么费事了。
所以如果新晋父母们觉得自己有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我总是很倾向于看看原理书。今天推荐的一本书我也向很多读者推荐过了,是卢梭的《爱弥儿》。提到卢梭,很多人可能就会想起革命啊,忏悔录啊,并不知道卢梭简直可以称之为现代儿童主流教育理念的奠基人。很多人觉得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贡献巨大,但弗洛伊德其实并没有特别针对儿童教育理念的研究。他更多的是研究现象。而卢梭因为担任过一些贵族的家庭教师,所以对于具体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心得的。
我常开玩笑说,卢梭把我要说的话都说了,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用再出书了,就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就可以了。我还可以腆着脸说,我跟卢梭有很多相似处:崇尚教育的逻辑性。相信儿童的潜力。而且,卢梭写爱弥儿的时候年纪也不很大,而且爱弥儿并不是真实的人物,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个虚构的人物教育历程可以引起教育革命,造成巨大轰动,也可以证明我刚刚所说的那个观点:人生观成熟的人,教育理念不会太离谱。
看卢梭的爱弥儿,你会惊讶的发现,法国十八世纪的贵族教养风气,和现如今的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是多么的相似。卢梭批判的那些法国贵族教养风气,跟我们现在的情况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母亲不亲自带孩子,把孩子交给保姆。母亲放弃母乳喂养,随便找一个乳母来哺育孩子。对孩子过分的保护,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怕孩子冷怕孩子热,造成孩子身体羸弱。父母依赖保姆,却又担心保姆夺走孩子的爱,因此让孩子和保姆保持距离,从而造成贵族阶级儿童长大后自私冷漠……
当然,卢梭再伟大,毕竟也过去几百年了。我并不能说卢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他也有很多偏激处,以及历史的局限性。比如他提倡给儿童吃素,我就不是特别赞成。
但这一点点的偏激并不能遮掩《爱弥儿》这本书的伟大,几百年后,这本书仍然值得我们所有的父母一读再读。进步者的思维往往是略带偏激的,否则既不能吸引人,也难以对现有陋习造成撼动。
爱弥儿书中充满了令我喜爱的妙语,这些闪光的智慧之语实在太多,几乎每页都有。我随手翻一翻,摘取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这些话语在今日竟然几乎仍然毫不过时。同时也会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我们目前的教育状态,正处于西方几百年前的水平上。这或许也可以告诉我们,想要让教育进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那些美貌的母亲摆脱了喂养婴儿的累赘,高高兴兴地在城里寻欢作乐,她们可曾知道在襁褓中的孩子在乡村受到怎样的对待?当保姆稍微忙一点的时候,她们便把孩子当做一包破衣服似的搁在一边,不去管他。
——如果你老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那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
——两个在城里被管束惯了的小学生到了乡下,比一整个村庄的孩子加起来捣的乱还要多。
——我们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扩展到了整个的世界,在整个的大地上都感觉到了自己。在别人可以伤害我们的地方,我们的痛苦就因而增加,这有什么奇怪呢?有多少君王由于失去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土地而感到悲伤啊!有多少商人因想插足印度而在巴黎叫喊啊!
好了,金句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总之,我推荐的第一本教育理念书,是爱弥儿。至于市场上买的那些育儿专家或者类似我这种所谓育儿达人写的书,我觉得就是供大家茶余饭后看一看,笑一笑,顺便思考一下,受点小小的启发。简而言之,娱乐中,带一点精神。如此而已。
真要是想提高教育水准,还是要看最经典的著作。像诸如我这种人写的快餐作品,大家就挑风格舒适的休闲即可。这种书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太多,没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