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死亡话题失去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昨天有位朋友问我,四岁多的女儿养了两只小鸭子,其中一只死了。女儿无比伤心,怎么办?
她问的是一件小事,但牵涉到一个极大的话题:死亡。生老病死是每个生物不能逃避的结局,即便是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例外。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怕死,经常一想到自己将来难免会死,就悲伤的不能自已。甚至才几岁就会为此失眠。如果说小时候有什么最怕的事情,大概就是死亡了吧。
后来听说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或者宗教的说法:什么投胎了,转世了,上天堂了,灵魂了等等。我就非常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在我死之后,我依然存在。而不是像唯物论所说的那样,一切灰飞烟灭。
可惜,我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在我内心深处,我不能够相信那些宗教的说法。我还是认为人死即灯灭,不会再有灵魂。所以我还是惧怕死亡,不嫌绕嘴地说:我怕死怕得要死。
一直到后来长大了,发觉人生漫漫,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家里热水器坏了这样无聊的琐事也能耗费人颇多的精神。渐渐觉得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就再也不怕死了。关于死亡,我现在怕两件事:第一就是抛下我的亲人他们怎么办。第二就是病了好几年痛苦好几年才死。
至于死亡本身,我已经不那么怕了。据说每个成年人都是这样。也难怪圣经上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但面对我的孩子,我当然不能一上来就跟她讲:生有何欢,死有何惧。说了她也听不懂。听懂了她也不能理解。我童年家境很差,尚且如此怕死,何况每天都高高兴兴的秧秧呢。她第一次问死这个字,是看她的画书青蛙弗洛格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故事专门说到了死亡。也是一只小鸟死了,朋友们很悲伤。睿智的老鼠或者兔子(我忘了),总之是个智者的角色,告诉大家死亡就像长久的休息。大家一起到山上,给小鸟挖了个很好的墓穴,埋葬了它。然后一一向它道别。下山的路上,小动物们又开始追逐打闹,并开始意识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生命。
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非常好,因为它告诉幼儿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周围的死亡。或者可以引申为:失去。死亡,别离,放弃……总之你不能够再见到,再拥有一件你留恋的事物。这就是失去。
而且我也告诉秧秧,妈妈之所以总向你强调安全问题,就是为了避免受伤,甚至死亡。有的时候,医生可以帮你恢复健康。但最严重的意外医生也无能为力。
所以秧秧现在对死亡这话题还算淡定,面对动物的死亡,她会饶有兴味地问我:它不动了,它是不是就死了呀?
而面对她自己的死亡,她会很严肃地说:我不想死。我要注意安全。
所以,那位提问的朋友。我想你其实不必欺骗你的女儿,说老天接小鸭子去看病了。我非常反对和孩子撒谎,哪怕是善意的。因为一个谎话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话来支撑。比如为了圆这句谎话,你还得在某天再去买一只看起来一样的鸭子。而且,你女儿没准儿能发现这并不是原来的那只鸭子。就算她没发现,这新的鸭子也未必就不死。而且,就算新鸭子没有被发现是冒牌的也没死,你女儿大了总会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总之撒谎这件事有点像饮鸩止渴,不到万不得已我觉得不要动用。
我觉得你不妨如实解释:万物都有生有灭,死亡是生命长久的休息。你也可以像弗洛格的故事里那样,带着你的女儿,为小鸭子找一个很好的地方埋葬它。比方说,郊游时的小山坡上,公园里的小树下等等。你可以告诉你的女儿,小鸭子会在这里安息。也可以说,小鸭子的灵魂会去天堂玩耍等等。如果想念小鸭子,就到这里来对它说话。虽然你看不到它,可是你的话它都可以听到。
总之,带着你的女儿进行一个告别小鸭子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孩子那悲伤的情绪可以得到良好的释放。而且,你还可以告诉她,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小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