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关系育儿 |
分类: 闲话:絮絮叨叨 |
有时候我在博客上会提到一些家里的对话,就有人问:你们家谁说了算?你还是秧爹?
这问题让我想起似乎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清雅脱俗的林妹妹突然冒出一句“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让一众读者下巴掉到了地上。
我想这便是高鹗的见识,也是很多人认为的家庭关系实质。我也常听有人来问我:你们家谁管钱?谁做饭?有了大事谁拿主意?……
假如说具体答案,那也是有的,不过并不是事先写了什么家庭内部21条军规,而是商量或者水到渠成的结果。
有的事情,怎么方便就怎么行事。比如财务,谁擅长管理什么就管理什么。我不擅长理财,但我也不乱花钱,所以家中固定储蓄基本上由我来管理。秧爹有时候愿意炒炒股票,以便和朋友们谈论时也能表示一下自己被套了多少钱。那么他就炒股,大家商量好一个数字,放入股市的钱不要超过警戒线就好。他炒股总是各种被套住,套就套呗,反正日子也还过得去,我不会计较,而且还可以借此来耻笑他。
我负责日常采购,目前我的收入又远比秧爹的低。所以他的工资卡自己拿着,奖金卡给我用作超市购物和付秧秧的学费。我的收入不那么固定,有时候多一点,就存起来,反正固定储蓄由我管理。少的时候就直接付了物业费之类。总体来说我花钱十分小气,但负责采购的人难免会买些不妥当的东西,秧爹的态度也是买就买呗,错了就错了呗,反正日子也过得去,他也不跟我计较。
又比如两个人的工作方式,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稳定,我选择半职状态。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是秧爹退一步呢?答案很简单,他的工作比较稳定,很少加班,应酬基本没有。而我如果出去当建筑师,收入也未必比他多,还要以加班为常态。但假如退回家里,他就得辞职不干,但我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工作。
家务事也如是,我擅长统筹安排,做事大刀阔斧很有效率,所以做饭由我负责。这样家里会吃的比较丰富,花费时间也不多。而秧爹呢,他是个细节完美主义者,所以在钟点工走以后,他就负责家里的卫生和整理。事实上,他也的确是总看不上我做的卫生。而我,也总不理解他干嘛要对着地上的头发运气。
带孩子我负责多一些,特别是一开始,我是绝对主力。这也是由于幼儿以照料为主。现在秧秧大了,变得淘气了,聪明了,玩儿的内容丰富了,爸爸就也成为了重要的玩伴。
所以我常开玩笑说,家里我是做饭的阿姨+育儿嫂,秧爹是打扫卫生的阿姨+备用育儿嫂。
而秧秧的教育问题,也是两人商量。犹豫不定时,或者一个人有了某种倾向性的想法时,就拿出来两人讨论。一个人的思路和见识都很有限,两个人则好得多。比如前几天为了秧秧学英文的事儿,我就说:等上了小学,她现在这么好的英文环境就没了。要不要考虑私立国际学校?
秧爹说:咱们中国学生出去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中学基础好。如果在国内上国际学校,比开放活泼不如老外,比学习用功又不如中国学生,简直是两头没捞着嘛。
我转念一想,可不是,就死心塌地锁定公立学校。英文本来也就是开阔视野的工具而已,我怎么对此产生执念啦?
在我们家,任何事都是这样。现在连秧秧也有一定的参与权。买车的时候带她去看,让她都坐上去试试,她的意见也是我们重要参考值之一。去哪儿旅游也事先和她介绍,商量。
当然,有时候某个人会有些小小的执念。比如当初入住时,秧爹哭闹着要现在的这个沙发。从我审美风格来说,我不大喜欢这个沙发。但他是这么的喜欢,让他高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呀,那么就买来好了。而买房时,我坚持必须买两个卫生间的户型。秧爹虽然笑话我“你对厕所这么有执念干脆咱买个公共厕所吧”,但还是听了我的。事实证明我们俩的执念也都各有道理——我家的沙发很舒服,而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实在是方便太多了。
所以,在我家没有东风西风争上风的景象,一切都是商量着来,综合考虑。故此在我们有些朋友眼里看来,我家都是他惯着我,或者我惯着他,分别替我二人愤愤不平。这都是因为东风西风论者们看重的内容各自不同,总是从他们的考量标准去判断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
其实家庭是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希望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每个人各取所长,当然比一个人努力更强大,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什么可争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