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三毛

(2011-01-05 10:54:09)
标签:

三毛

文化

分类: 阅读:睡眼看名著

永远的三毛

说起三毛就会想到“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一类。但我总觉得三毛比她那些书名所表达的内容更鲜活有趣。但大概是书名的缘故,她好像更多地被贴上的大多是浪漫标签。有些事情就好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搞不清楚因果关系。比方说,我就想不明白,到底是“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这种名字本来就有点矫情,还是因为三毛用了它们,它们又被不断模仿,终于让人觉得矫情了呢?

 

三毛本人很有学问,看了很多很多书。但她并没有恃才傲物做高深状,依然写着最朴实平凡的故事。三毛那首被广为传唱的歌橄榄树,我其实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不像她。令我高兴的是,后来才知道三毛也是这么觉得的。那是她为余光中发起的一个民谣活动交的答卷。她甚至说:如果去远方只是为了看小鸟和大海,那么不去也罢。这是她的洒脱之处,也是她可贵之处。

 

三毛情感强烈,更不幸的是,其实她责任感还很重,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作女。看她晚期的文章,压力很大,日程排的很满,大部分都是她不那么愿意做的事情。但她又很难真的做到拒绝所有人。有次她终于写了个发飙的文章,指责那些以关心名义打扰她生活的人。但可惜发飙过后,她还是做不到冷漠。在她死前,她已经很久很久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这样的状态又怎能不崩溃。最终让她死去的,除了荷西之痛,还有过分紧张的生活状态。

 

说到荷西,我想起小时候有阵子甚至很多人在质疑荷西的存在。那时候我还很小,就觉得质疑的人极其无聊:这是人家家事,就算杜撰了也跟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她写了,大家爱看,就够了。翻来覆去考证人家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丈夫,难道这世界上吃饱了没事干的人真的这么多?

 

我小时候爱看三毛的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是被她那些有趣的生活,幽默的态度所吸引。琼瑶也好,亦舒也好,畅销女作家的姿态总有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俗人入不得她们高贵的法眼。而三毛却是大隐隐于市。她文章里的事情常常是琐碎的,市井的,充满了生活细节。她的周围都是活生生的人。从不见三毛假装若无其事地、“闲闲地”提起自己用了哪个名牌,又出入了哪个高级场所。女作家总难免有点自怨自艾的气质,就像琼瑶也写她受穷,就是一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态度。而三毛写她受穷,依然是乐观幽默,处之泰然。

 

说到底,境界不同。三毛是个周游世界,万水千山走遍的女行者。这份诗意和洒脱,再好的才情,只坐在家里是学不来,也达不到的。

 

三毛假如生在今日,大概一定会写博客,也会贴多多的照片,或许就不会有人质疑她和荷西的婚姻。但也难说——再多的照片,在热爱质疑的人眼里都是假的。我认识很多在博客里写自己家事且经济条件不错婚姻幸福的女性朋友,点击率都很不错,有很多真心的粉丝。但同时也被各种人质疑。在那些质疑者的眼里,偶尔一点消沉的文字是重要的蛛丝马迹,愉快的文字不过是粉饰太平。解释,说你急赤白脸。不解释,说你做贼心虚。所以三毛还是幸运的,那时候,毕竟质疑者的骚扰渠道还没这么畅通。

 

但网络也不是一无是处,比方说,如果没有微博,我并不知道昨天是三毛的祭日。也不会写文纪念她。很少有女作家可以用精神永存来形容,哪怕是张爱玲,留下的是耀眼的才华,而非某种精神。

 

但对三毛,我想这句话却非常合适:斯人已逝,而精神永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小瘾君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