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故事
(2010-11-10 09:0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话:絮絮叨叨 |
我们小区现在人气很旺,小超市就开了四五家。但入住之初时周遭没这么多商业,买菜就很麻烦,只能去对面小区。那里有个农贸小店,蔬菜水果主食一应俱全,还有个角落卖双汇的直营肉类。两个小区就只此一家,天时地利人和,自然生意兴隆。那卖双汇肉类的男人牛气冲天,跟他买东西总要受气。买的少不给,挑瘦的不行,帮着剁嫌麻烦,还要说几句难听话。
他家的肉应该是真双汇,质量很好,但我买了几次以后就再也不去了——每周去一次超市也不是不行,何必被他挤兑?
那店里卖蔬菜水果的也很烦人,虽然摆着电子称,但常在秤上做文章。要么单价做鬼,要么趁你没看见就报总价。即便是我这样的重量白痴,也常觉得这么几个苹果不可能这么多钱,所以也就尽量不去。
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后几期业主入住,很快我们小区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超市,开辟出一个区域卖农贸产品,也是蔬菜水果主食生鲜一应俱全。其中主食请的白案师傅还会做点心,大饼面条都做得很好,一时间人气很旺。卖菜的是一对东北夫妻,大概刚入行,根本不会上菜,菜的质量很差。好在那女的格外和气,主动抹零,送两根香菜什么的也不要钱,又不坑秤,渐渐地生意也好了起来。旁边很快又来了一个顺义肉联厂的柜台卖肉,我买过几次,实在不太好,就还是在超市买。
很快附近家乐福开业,小贩们压力顿时大了很多。幸亏家乐福生鲜虽然便宜,但品质不好,很多人还是在小区买菜。这时候偶尔去一次双汇家,果然态度再也没那么嚣张,也不嫌我买的少了,还主动帮我剁排骨。双汇的肉好,就还是经常光顾一下。可常看到他怨气冲天地骂老婆,大概也觉得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做了吧。
然而,随即附近又开了乐天马特,是典型的生活超市,生鲜非常靠谱。这下我家简直再也不去别的地方买肉了,菜也经常顺便就解决。
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快小区里又新进了一家新的连锁小超市,叫世纪华联。原来那家最大的超市终于关门大吉。卖菜的东北夫妻动作算快,赶紧租了新超市的一角,算是站稳了脚跟。
站稳脚跟以后,这对夫妻渐渐有了底气,暴露出很多毛病。首先他们特别喜欢往绿叶子菜上喷水,压秤也就罢了,关键那样做菜很快就烂了。建议了多次还是喷水,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其次他们特别保守,什么菜都不敢上,一年到头都只有最便宜最基础的菜。而且他们还只上自己认为好吃的菜,比如扁豆这种北京人最爱的蔬菜常常是没有的,东北油豆角倒是一年四季常备。建议她多上点扁豆,那男的憨厚地说:油豆角多好吃!扁豆贵,还不好吃!
虽然如此,但小区只此一家,旁边又来了一个卖活鱼鲜肉的,活鱼宰杀很干净,我买了几次觉得很好,也就常连鱼带菜都这里解决了。新的超市位置更好,这家卖菜的渐渐成了气候,每天还是顾客盈门。
可没几天旁边公园又冒出个农贸市场,蔬菜肉类水果主食作料小商品都有,楼上还开始卖海鲜,人气更旺了。社区里东北夫妇的生意立刻大受影响,但戏剧化的是,居然因为转租方卷款逃走,公园旁边的市场又黄了。
我想,在东北夫妇的心里,日子真是风云突变。刚松了一口气,农贸市场里一对精明的夫妇在小区水果店里租了一个角落,开始卖菜了。这对夫妻似乎是河南人,大概是专业卖菜的出身,上的菜又丰富又好。讲话还很谦虚,说大家都卖,互相都能卖的更多。以前去东北那里买菜,常常买不全,稍微好一点的菜他们就只进一点点。而河南夫妇除了各种常备菜,也常进少量芦笋芥蓝之类的精致菜。
主妇们自然都是精明的,没几天河南夫妇就占了上风。这家店菜好,又在秧幼儿园放学必经之路上,所以我基本也倒戈了。河南夫妇遂意气风发,置办了大塑料盒子开始卖鱼,扮猪吃老虎的架势就显出来了。比起当初在农贸市场的竞争激烈半死不活,现在的日子反而好过许多。蔬菜摊子聚拢了人气,水果店的过道也被租出去了,进驻了一个卖干货坚果调料的小贩。旁边的小超市一看,也把自己最里面的库房腾了出来,开始打出活鱼鲜肉蔬菜水果的招牌。转眼间,一个新的微缩农贸市场就初具规模。
那天为了买小南瓜,去了隔壁小区的菜店,发现双汇肉铺已经无影无踪。卖菜的还在坚守,但我发现他已经不敢坑秤了。看着消失的肉铺,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小贩的行为总是那么相似:觉得独此一家时尽情享受垄断的乐趣,于是新的竞争者一来就丢盔弃甲。比如双汇那男的,怎么就觉得附近永远就他一家卖好肉呢?比如我们小区里那东北夫妇,怎么就不思进取永远往菜上喷水呢?比如那坑秤卖菜的,在小区里还这么干怎么就没点危机呢?
天天看周围卖菜的激烈商战风起云涌,也觉得感慨良多。人总有优势和劣势的时候,优势的时候千万不能自我膨胀——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没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劣势的时候也不用觉得悲惨——既然都当了咸鱼,可能马上就要表演翻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