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天里的小药们

(2010-10-28 09:56:08)
标签:

宝宝常用药

育儿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不知是否北京的风俗,那些副作用不大,适合治疗头疼脑热的非处方药,会被称为小药。小药里中药居多,西药也有。妈妈们都比较喜欢用小药,宁可没用,也不要有害。小药们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好吃。

 

北京气候比较不宜人,每到换季,孩子们常咳嗽。我们总说,怕咳嗽不怕流鼻涕。因为流鼻涕常常只是有点着凉,出出汗,吃点温和的东西,很快就能好。而咳嗽则有可能发展成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

 

最平和的小药,大概要算是秋梨膏。当孩子若有若无的咳嗽时,我会先给她喝秋梨膏。超市里有风铃牌,信远斋牌。我尽量买儿童秋梨膏,偶尔也买过加了枇杷成分的。梨水也煮过,个人感觉效果相似。时间紧张的家长,没工夫煮梨水,给孩子喝点秋梨膏也不错。秋梨膏里有蜂蜜,是止咳的成分,但又据说蜂蜜里都有激素,对孩子不好。所以,秋梨膏大概也不能常喝吧。

 

咳嗽再厉害一点,就有西药福尔可定,还有纳尔平,易坦静这类。这三种药都是第一次吃觉得很有效,后来再吃就感觉效果一般。我想这大概证明了药的确是该尽量少吃的。

 

诸如猴枣散,健儿清解这类的药,似乎是利于解决轻度的风热感冒。印象里似乎夏天比冬天更有效。

 

最近秧秧不但咳嗽,而且声音中带痰的感觉,但饮食体温都毫无异常。这和前阵子有次症状极为相似,我就按照上次大夫的方子给她吃了鱼腥草口服液。最近觉得这个药很好,有消炎的作用,又不像阿奇霉素之类感觉那么重。而且是儿童专用的药,一次喝一管。同样的重要消炎还有蒲公英口服液,但是成人药,小孩每次只能吃半只,太难控制,就还是吃鱼腥草口服液。

 

前几天校医推荐辅助治疗的复方鲜竹沥,个人觉得似乎没什么效果。这类没效果的药还有小儿麻甘,几乎每次感冒医生都会开,大概都是一些环节症状的辅助药吧,总之是觉得吃不吃无所谓,所以也常常忘了喝。

 

如果扁桃体发炎,有小儿咽扁。但这药对咳嗽(特别是已经深入到气管的咳嗽)没什么用。

 

医生亲友总是建议说,有病应该去医院看。我二姨是医生,小时候给我讲故事讲过无数医学案例:什么一个人得了感冒不重视最后成了心肌炎,咳嗽不小心一辈子哮喘……等等。理论上讲,我知道这是对的。但秧秧就是很怕去医院。秧秧两岁以后就变得非常乖,极少撒泼耍赖。不想去医院也不会像有的孩子那样用身体来抗拒,她只是哭得很伤心很恐惧,所以就更尽量不带她去。而且去医院常常要候诊,走廊里都是各种咳嗽声,又怕交叉感染。大部分医生也不是特别会看病,见面先开一张验血单子,然后看指标下药。更有大夫医术很差,吃了不但不见好,反而更重。或者没怎样就让输液,还要据理力争一番。再去挂了专家号,被问“怎么吃这种完全不对症的药?”。

 

其实我们望京的妈妈看病已经很方便很幸福了——望京里有天使妇儿医院,总有儿研所大夫坐诊,但不像儿研所那么需要排队。性质似乎是半私立的,所以不能用医保。有专家坐诊,一次50元挂号费,我一般会尽量挂这个号。虽然贵,但专家经常不用抽血就能看病,开的药也比较对路。附近的酒仙桥地区还有完全私立的和睦家,美中宜和,虽然挂号费贵了些,一次200,但环境也好很多,而且开药比较谨慎,总体费用就不显得离谱了。

 

即便如此,也还是想到医院就头大,总觉得能在家里解决就在家里解决吧。

 

因为怕看病,所以妈妈们都成了小药通。大部分小药总是一开始有效,吃几次就没用了,这时候我们就会互通有无,问问别的妈妈怎么办。所以最喜欢用的就是小偏方,比如葱白饮治疗风寒,青蛤汤清肺火,小白菜豆腐汤治咳嗽等等。小药虽然都是非处方药,但总归是药三分毒。何况,虽然我现在初期诊断常常和医生诊断的一模一样,但我毕竟不是医生呀。所以这篇小药介绍大家仅做参考,千万别认为有什么医学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