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啦:很快将有很多家庭式幼儿园
(2009-12-15 10:06:15)
标签:
家庭幼儿园育儿 |
分类: 思考:全职妈妈来创业 |
周末看了两眼电视,正好一个节目介绍北京的家庭幼儿园。我知道国外有很多家庭幼儿园,有相应的注册资格要求。看这个节目说,在国内这一项目前还是空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对幼儿园规模,师资,场地都有比较严格的标准,绝大多数家庭幼儿园肯定无法达到建园标准。但孩子在母亲产假结束后,幼儿园入园年龄到达前是一段空白期,政府没有任何解决的措施。如何看护孩子已经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现在对家庭幼儿园干脆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家庭幼儿园,在法律上成了灰色地带。
家庭幼儿园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是很普遍的,北京这边叫做托儿户。常常是一个退休的老太太,自己和老伴在家替人家看孩子。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我小时候在托儿所一天到晚生病,我妈就把我送去一个镇江籍老奶奶的托儿户那里。那位老奶奶人非常能干,又爱干净,把我照顾的特别好。不到几个月,我就活蹦乱跳一脸红润,一改在托儿所里那副病歪歪的样子。当时她大概同时带三个小孩,一个比我大的姐姐,一个比我小的弟弟,我是中间的。镇江奶奶带孩子有了名气,门槛很高,说带孩子要挑眼缘。以我家当时那糟糕的经济状况,能被她收下是很幸运的事情。据我妈说,后来她算了算帐,觉得老奶奶在我身上不但没有赚到钱,只怕还搭进去不少。
但老两口带孩子也有很多无奈之处,老奶奶家在郊区,有时候老爷爷出去放羊捡柴,老奶奶要做饭,只得把我们几个小恶魔用一根长绳子栓在树上。我妈有朋友跟她告状,说快把你孩子接回来吧,那老太太栓孩子!我妈还比较明理,想了想,老奶奶只是最忙不过来的时候才栓我们,也只是为了安全,又不是虐待。对此老奶奶也不隐瞒,说“没办法,万一孩子被树枝把眼睛刮了,我没法跟家长交代。”老奶奶对我们的好是实实在在的,吃得好穿得好,尿布洗换特别勤,几个孩子从不生病。每天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几个小孩推出去散步,互相有说有笑,穿的体体面面的,比父母亲自带的孩子还神气。
因为我是镇江奶奶带大,所以小时候很久很久讲话都带有轻微的镇江口音。到现在偶尔不留心,还会把“刚才”说成“干才”。后来我家几经搬迁,那时候又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终于和老奶奶失去了联络。到现在,我都特别想念她,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尚在人世。
当时也没什么奶瓶消毒锅啊,温奶器啊,消毒湿巾啊,镇江奶奶没有育婴师资格证,也没有帮手,但照样把我们几个带的好好的。当时很多企业街道都有托儿所,但保育员们都是些找不到工作的职工家属,又是吃大锅饭,总体质量当然不如靠口碑且有经验的托儿户们。
秧秧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带孩子已经是一把好手,出去带秧秧散步常听见别的家长发愁,羡慕我,说不知道保姆是否靠谱,可产假马上就结束了。我头脑一热,就想着干脆建议人家把孩子和保姆都放我家,这样秧秧也有伴,我还能顺带帮她们监督保姆——当时就想着帮了邻居还能让秧秧有伴,所以我肯定不收钱。但仔细一想,这形式不也是一种托儿户吗?
当然这个想法被我的家人无情的否定了,我自己想了想也觉得不靠谱:首先小孩子生活规律不同,到时候睡觉的时候,一个闹觉另外几个怎么办?还有,我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百病不生,人家孩子在我家病了,家长肯定觉得是我没监督好。何况同时监督好几个保姆也够我累的,一个我还管不过来呢。再加上意外风险等等,这个活雷锋,我还是不当了吧。。。
一次在社区QQ群里聊天的时候,大家说起广东那边几个家长因为孩子没人照看,联合出资租了个房子,雇了几个幼儿园退休的老师,开办了一个小型家庭幼儿园。我就说,我都想开一个啊,就是想想麻烦哪!一个邻居立刻说,我也想过,但是我算了费用,发现多了人家不接受,少了成本太高下不来。而且太辛苦,不值得。各种费用算下来,想要略有盈余,月收费起码要2000多。可家长会觉得,那我还不如请个2000多的保姆。我们火星里有个小有名气的家庭幼儿园,在一个高档社区里,几个老外开的。据说理念是觉得中国孩子太拘谨,他们的目标是带着孩子疯玩儿疯闹。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但一年十万左右的费用可不是咱们普通人负担得起的呀。
由此看这条路似乎不是很适合全职妈妈创业。不过我想如果真的愿意做的话也未必没有前途。家庭幼儿园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因为实在是太需要了。像广东那几个家长的方式,我想肯定比家长自己从家政市场雇个保姆独自在家看孩子更安全。我常常开玩笑说,对我们的社会做预言很简单,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只要我们也有了相应合理的规范制度,几年内肯定会出现大量靠谱的家庭幼儿园或者临时托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