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土税
(2009-11-13 09:17:37)
标签:
路口乞讨小生意杂谈 |
现在北京很多路口都有人在利用车辆等红灯的时间赚钱。有发广告的,有乞讨的,有卖东西的。前几天在一个路口,一个男人拿着个鸡毛掸子,给每一辆等红灯的车子前后窗掸土,掸完了跟车主一鞠躬,几乎所有的车主都给了他钱。我顿时恐慌起来,赶紧从钱包里拿了一块钱,果然那男人也来给我们掸土了,我就给了他一块钱。
我不大敢看穷苦人,因为看了心里不舒服,似乎这掸土者另一只手藏在怀里,也许是个残疾人。老公说我不应该给他钱,我说:我也知道他这样做其实有点霸王,可他一个残疾人,我怎么好让他掸了土又不给他钱呢?
老公说:咱们车刚洗完,没有土。再说,下次你在路口看见他,还给不给钱?以后你每次过这个路口都看见他,你每次都给钱?
我答:那我就少给点呗。要是次次都在这里,我就每次给一毛钱。
于是我们很无聊的开始给这个人算账:这个红灯很长,他起码可以为十辆车掸土,假如每人给1块钱,那就是10块钱。如果一天等50个红灯,就是500块。当然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给一块钱,按四五毛算吧,也能收入两三百,这样一个月可以挣好几千,真是个聪明的好主意。一个鸡毛掸子才几个钱啊,但显然,这个男人得到的收入,可比旁边那个单纯鞠躬要钱的老头多多了。
老公又谈起,看电视一对在早市卖菜的河南夫妻,每天四点多,开一辆面包车去新发地挑选便宜好卖的菜,批发500斤,去早市卖掉。一个月大概收入也是几千元,但可比这样赚钱辛苦多了。赶上天气不好,菜贵或者客人少,还有积压的风险。比起这个乞丐,好像他们是不够聪明了。
但掸土乞丐的成功经历实在太容易被复制了。我想要不了多久,旁边那个老头也会拿出一个鸡毛掸子,这也没什么难的。而一个老头为你掸土,车主照样也会出于不好意思给他钱。进而全北京活跃在“红灯区”的乞丐都会拿出一个鸡毛掸子要钱,暂且称之为掸土税吧。北京的开车人等红绿灯的时候都要付掸土税,自然怨气越来越大,同情心越来越小。换了谁,一天无缘无故被掸土十几次,也不想次次都给钱吧?这样有些聪明的掸土者又会兴起高招,比如给侧窗户也掸一下,或者干脆赖在你车前不走,早晚动了众怒,把城管招来,就像当初抱人大腿要钱的小孩一样被当做重点治理对象。于是这条财路就又断了。
而卖菜的夫妻,即使这个早市没有了,有了经验,再找个早市买菜也容易。两人每天一起早起,一起商量着如何进货,虽然艰苦,但同舟共济,我想他们的生活其实比很多貌合神离夫妻甜蜜的多。如果卖得好了,有了特色,很快也能把菜卖完。假如再努力一点,两人分头去两个菜场,还可以继续扩大销售额,也有很多菜贩子越做越大,最后干脆做起了批发,或者给餐馆固定供应,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这条路看起来没有收掸土税那么聪明,但更踏实也更有前途。
我对那些街边卖便宜东西的小贩总是很尊敬,因为他们本小利微,生存艰辛,但总还是努力的在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所以在早市买菜,在街边买东西,我从来都不好意思划价。一共几块钱的东西,还让人家抹零,我还真是做不出来。也很痛恨为了市容让城管一味的赶来赶去的做法,不给这些人一个生存的机会——难道非要逼他们都去掸土才好吗?
我总觉得,规范小商小贩似乎也不难,比如按营业时间收税,每天营业低于两个小时的不收税,但都要统一登记,划定营业范围,时间和方式。假如违规可以罚款或者取消营业资格。至今这种问题似乎都没得到解决,大概是头头们事情太多,轮不到考虑这些街头小事。又或者他们生活层次太高,不知道蔬菜是从街上买来的,以为都是保姆变魔术变出来的。不过,我衷心地相信,当头头的人其实都比我聪明得多,想出来的办法肯定比我要高明一万倍。所以,真希望他们早点想想这个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