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育儿嫂(二)家政还是育儿嫂?
(2008-10-28 13:04:04)
标签:
保姆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在用了N个月的育儿嫂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所谓育儿嫂,就是不愿意做家务还要拿高工资的保姆——我承认,也有一些育儿嫂怀着济世救人之心,苦苦提高业务能力打算拯救客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比如段姐。但带孩子真的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太高的活儿,大部分家庭只是需要一个会打扫卫生做饭的阿姨,而不是一个英勇的救世主。所以,小覃阿姨走了以后,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找一位做家政的阿姨,也就是俗称的:保姆。
可找了几次家政的阿姨我才发现,在北京的家政行业里,做饭简直是高级项目。如前所述,这些阿姨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让我抓狂,第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会做饭。
我们找的第一位家政阿姨是四川人,四十一岁,大家一定以为我们从此就要天天吃地道川菜了吧?事实上,这四川阿姨来自农村,还不要说什么夫妻肺片毛血旺,就是担担面也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会做了。她说会做泡菜,但让她泡了一坛却很难吃(她走后来我家的阿姨也好客人也好,没有一个人爱吃她做的泡菜,所以应该不是我们家人嘴刁),她自己倒吃的津津有味。这位阿姨不会做鱼,因为“我们那里不吃鱼”。芥蓝不会炒,萝卜不会炒,藕也不会炒。因为“我没见过芥蓝”“我们那里萝卜都拌着吃”“我们那里藕都煮汤”。晚餐如果让阿姨做,基本上老公就只吃饭,如果家里人做呢,她就赶紧到一边歇着,看都懒得看,完全没有任何学习的欲望。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位阿姨是刚来北京吧?嘿嘿,人家在北京已经做了八年了,还一直都是做家政。
本以为这是偶然现象,一打听才知道,想找个会做饭的阿姨比找看孩子的阿姨难多了。本身农村阿姨在饮食方面就见识有限,大部分还非常不愿意学习新技术,据说现在做饭也是个特长了,会做饭的阿姨有个单独的称号:厨娘。
第二个普遍问题就是小毛病。每个阿姨似乎都有一些诡异的小毛病。比如自言自语,嘀嘀咕咕,没话找话,问长问短,多管闲事,搬弄是非,乱拿乱放,大手大脚,举止粗俗……其中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大手大脚,我家有N个阿姨永远不关厨房卫生间的灯,永远切了一大堆葱姜蒜用不完扔掉。这些阿姨自己过日子都节省的很,怎么到了别人家就变得那么浪费呢?而举止粗俗,听起来我要求太高了,你还指望阿姨都跟英国管家似的?这么说吧,当我家某个阿姨边跟我讲话边伸出手来要拍我大腿时,我突然理解了探春为什么要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
我还见过在厨房高声唱歌,大声打嗝,喷嚏打的惊天动地的阿姨。不得不说,小毛病真的也很致命啊!
最让人抓狂的问题,是阿姨们普遍有一种无法沟通的感觉。这问题一两句话可说不清楚,还是举例吧!
PART1
出门前,我指着卧室里的晾衣架叮嘱阿姨:给宝宝新买的凉席用湿布擦一遍,放在这个晾衣架上晾干。千万别用水洗,千万别放在太阳下暴晒。
阿姨:好的,放心吧!
回家后,我看到凉席被洗并且揉搓的得皱皱巴巴的,在烈日下已经晒得凸凹不平。后来只好又买了一个新的凉席。
阿姨的解释:我以为不洗不干净,你家阳台有顶,我以为那样就不叫在太阳下面晒。
PART2
小宝的面条没吃完,就睡着了,小宝的奶奶嘱咐阿姨:这面条先别倒了,一会儿小宝醒了可能还要吃呢。
十分钟后我进厨房,发现那碗面条已经在垃圾桶里了。
阿姨的解释:奶奶把那碗面条从餐桌上拿到厨房了,我以为这就是不要了。
PART3
小宝睡着了,我对阿姨说:阿姨把鸡蛋羹做了吧,一会儿小宝醒了要吃。
过了一小时,小宝醒了,肚子饿要吃东西,让阿姨拿鸡蛋羹来,阿姨说:我还没做呢。
阿姨的解释:我以为宝宝要吃热的,提前做出来就凉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有时候我不禁怀疑我跟阿姨使用的不是一种语言。否则,为什么说的清清楚楚,当面答应好的事情,阿姨就偏偏不照着做呢??到了后来我听到我以为三个字就头大外加火大,无数次的对阿姨说:“又是你以为!!为什么就不按照我说的去做呢?!”
渐渐的我发现,别看家里就这么一个阿姨,也挺需要管理技巧。话说这可是无数次总结经验教训的成果,请看下篇:怎样得到好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