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

(2008-05-13 12:01:06)
标签:

抗震

安全

杂谈

昨天上午刚考完结构,下午就地震了。我的专业跟地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地震这个话题一直都不陌生。北京是八级抗震区,从建筑结构形式和高度,到转角开窗,甚至阳台挑出长度等等,都有严格的限制。抗震设计的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具体措施很多,简单说就是加结构,加钢筋,少洞口,少凸出,总之如果是一个简单的四四方方的钢筋混凝土盒子,配上足够的加固措施,哪怕是8级地震也不会太危险——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房子看起来总是有些死板的重要原因。

 

我曾去过日本参观住宅,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超多的国家,所以抗震设防要求也很严格。多少层以上的住宅必须设连通的外廊供人逃生,所以日本建筑师也难免嫌他们的房子样式不够灵活。日本的房子盖得都很结实,地基设计也很科学,一般来说地震的时候不会倒塌。但是各种线路管道无论如何也不能像结构那样结实,所以一旦有了大地震,致命的不是结构倒塌,而是管线受损引起的火灾。连通的外廊,就是一旦地震发生引起火灾,供人迅速疏散的。

 

今天早上看新闻,都江堰倒塌了不少房子。灾区死了好多人,一个小婴儿头上都包着纱布。真是太可怕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埋在土里,有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我总觉得其实死本身没那么可怕,难过的是还活着的人。失去亲人,比死可怕多了。以前没做过四川地区的设计,也不知道那里是几级抗震区。如果不是按照8级抗震做的,那确实不是一般的危险。震中地区不是大城市,就算当地抗震要求是8级,只怕也有不少私建的房子做不到8级抗震要求。平时羡慕外地抗震设防要求低,建筑形式灵活,看了新闻,突然庆幸北京是八级抗震区,否则心里该多担心啊!

 

以前做方案总讨厌那些束手束脚的规范,抗震要求让我们结构死板,外立面不灵动,防火规范让我们空间不够大,到处都是楼梯。可现在在这种天灾人祸不可抗力的面前,突然觉得一切都是渺小的,唯有生命最珍贵。建筑空间的美妙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能比安全更重要呢?

 

昨晚有谣传说要地震,业主群里大家纷纷讨论如何避难。有人说我们社区怕是豆腐渣工程,要去租高级旅馆住。有人说晚上干脆不回家,在外面烧烤。还有人开始吆喝要联系卖油毡的搭建地震棚。我也准备了一个逃难包,万一真的震了就拿起来往外跑。包里有矿泉水,面包,香肠,小毯子等等。又去找帐篷,发现还在以前的家里。老公还要在包里放进一些好吃的零食——我们真的不是在准备春游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建人大聚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