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旧社会周末(上)

(2006-02-13 10:19:48)

看看稻香村的元宵销售盛况,呵呵,北京的元宵节早上~

我的旧社会周末(上)

现如今在北京谁最火?恐怕不是偶们家春春,而是郭德纲。本打算一大早去德云社买票听相声,11点开始卖票,谁想到11点到了天桥乐剧场,已经完全没有票了。原来卖票是11点,之前还有个排号的手续呢。再仔细一看,我又不遗憾了——原来今天郭德纲去了湖南,和偶们家春春同台献艺,所以今天德云社的演出名单里没有郭德纲。500个座位,却号称只卖300张票,发号更少,才100张。门口的没有号的观众失望的吵吵嚷嚷,有几个老人怒道:“现在出名了!就不卖票了!”看门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胖子,一脸雀斑,说话油嘴滑舌又十分老练,活脱脱一个旧社会奸懒馋滑的小学徒。无论谁发出疑问,他都一脸不耐烦地应付过去。最后还老气横秋地说:“各位去广德楼吧!我们这儿今天没票了!”我们不由赞叹:郭德纲果然是继承传统相声,连看门的都是如假包换的传统学徒。

我的旧社会周末(上)

 

好容易来了南城,我们当然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天桥和大栅栏不远,顺便去逛逛多年未去的著名的老北京商业街。上一次来已经是十几年前了,现在我们两个像农民进城一样,看什么都新鲜。路边大部分是卖给外地游客的廉价珠宝首饰之类的商店,但也有很多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字号巍然屹立:瑞蚨祥,内联升,同仁堂,大观楼。原来小胖子嘴里的广德楼也在这里,看看门口的戏单,也是德云社相声,只剩下20元的散座票。下午两点开讲,说到5点。我们买了票,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吃饭。

 

这条街上饭馆很少,有也是毫无北京特色的居多。广德楼不远倒是有个挂牌的四星级饭馆,叫做北京烤鸭店。但我们意在那些传说中的北京小吃,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来了趟南城?继续寻觅,终于看到北边有一条街上都是饭馆,中间有几间破破烂烂的小店,名字却都十分显赫:爆肚冯,褡裢火烧,月盛斋。本打算去褡裢火烧,推门一看是月盛斋——只怪他们之间的分割太不明显。月盛斋小得惊人,一共4张桌子,统共坐不了几个人。跑堂的是一个老人,看面相即知是纯正的回民。这地方没有菜单,吃什么全凭你自己点。我们两只没头苍蝇到处打量人家桌子上的菜。跑堂老人并不催促,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理我们。

 

还好我这个没头苍蝇一眼看见墙上的宣传画,原来这个店已经存在200多年了,马三立曾经在这里吃饭并且推荐了两样菜,而且图片上还有另外几样拿手菜。马三立推荐的是酱牛肉和烧羊肉,我们点了烧羊肉。又根据图片点了清真名吃炸松肉。看看周围的人都喝杂碎汤,吃烧饼,两只没头苍蝇也依样画葫芦。进门处还有几样凉菜,我们要了炒红果和白菜心拌豆腐丝,盛菜的貌似老板的中年男人说:“这里可有芥末啊!”嘿嘿,别以为我是那些吃面包喝牛奶的小P孩,吃不了北京的芥末。上次杭州玉米来参加Swatch的活动,我就企图点老北京名吃芥末墩给她们,谁知道听到“芥末”两个字她们就集体摇头。我底气十足地对老板说:“没问题!”

 

先上来的是两碗汤和烧饼,我们喝了一口汤,不由得喝彩频频。不仅味道鲜美,里面所有的材料都软硬适度,绝对不塞牙或者嚼不烂。更难得的是汤里非常干净,这么多种杂碎煮出来的汤里一点渣滓碎肉都没有。味道无需多说,一个字:正。正在喝汤吃烧饼,两样凉菜也上来了。炒红果又酸又甜又软,如同顶级的果茶,又像软化的糖葫芦。白菜心果然是白菜心,不像很多饭馆用白菜帮子代替。最合适的是芥末的量:有点冲又不过分,既不会呛得涕泪交流,也不会觉得味道不够不过瘾。接着是两道热菜,烧羊肉和炸松肉。烧羊肉还有一碗小料,跑堂的老人特意嘱咐:“蘸这料汁,别多蘸,咸。”烧羊肉并不像想象中是一种类似“土豆烧牛肉”那样多汁的菜,而是一种类似烤的工艺,盘子里完全是干干的。吃起来一点膻味都没有,但是并不像新疆菜那样放了很多去膻味的香料。炸松肉有时候在稻香村我也买,与月盛斋的很不同。稻香村的松肉非常干,做得不好的时候简直咬不动。颜色是深褐色,吃起来很大的牛肉味。月盛斋的松肉是金黄色的矩形小块,上下两面裹了油皮。吃起来外表有点脆,里面却是软软的肉馅,可能是混了点牛油或者土豆泥的牛肉馅。

 

在这里吃饭,就如同回到了古代。在小说里看到古代人进饭馆从来不用菜单,而且也不会事先问菜价。大家都是很娴熟的来一句:掌柜的!先切半斤肥牛肉!吃完了一抹嘴,就问多少钱。也许那时候饭馆不会乱要价,做的东西也差不多,而且来的都是熟客。吃完饭结帐,一共是33.2元,超级便宜,还竟然有个两毛的零头。我鼓足勇气问了一句:那两毛是哪个菜来的?掌柜的说:烧饼。

 

在北京,我简直没有吃过如此便宜和美味的东西。我们两人感动得都快哭了。以前总说北京没有好吃的东西,以后再也不这样说了。这个店小的只能容下十几个人,看上去也不够干净,要求高的白领男女想必会觉得不卫生。上来的菜却堪称精致,胜过很多大饭馆汤汁暧昧的大菜。每当我发现一个类似的小店,我总在担心这样的它是否能生存和保持。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家传的手艺,却仍然保持小规模经营和低价位。也许这正是饭菜好吃的原因。想必这里的厨师压力没有大饭店大,速度也无需像大饭店那样快,所以能够认认真真地把简单的菜做得很好吃。北京很多老店发扬光大,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馄饨侯,全聚德,东来顺,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名吃现如今都成了糊弄外地人的展览品。在这些“焕发青春”的老店里,最深的感觉是每一次都比上次难吃。

 

月盛斋是不折不扣的老北京,不仅体现在味道和经营方式上,更体现在经营风格上。老北京饭馆里的每一个人都带着一股不卑不亢的“范儿”,这个词外地人不容易体会。举例而言,进了这家店,跑堂的绝对不会粘着你推荐菜品,甚至根本不管你什么时候点菜。如果你有问题,他们能说一个字决不说两个字——可是又不要误会是态度冷淡,因为他们回答时的态度是温和的。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这就是北京人最入骨的秉性。

 

丰盛的菜肴~

我的旧社会周末(上)

想知道好吃不好吃,只要看这张图就知道了!

我的旧社会周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