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5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峨眉山的水文化(之二)——水出神秀

(2008-11-14 09:46:43)
标签:

牛心石

清音

云海

范成大

峨眉山

杂谈

峨眉山的水文化(之二)——水出神秀

峨眉山景观有三大特点,即雄、秀、神,峨眉山的秀美与神奇颇得益于水。充沛的雨水有利于植物生长,创造了峨眉“天下秀色”;常年的云封雾障,又给人以奇妙和向往。

山水清音。黑白两水合流处,有一高数米的巨石,如砥柱中流,傲然挺立,因它色泽乌黑、状如牛心,人呼牛心石。千万年来,牛心石久经水冲浪激,磨励得光泽晶莹,所以又名为洗心石,有“黑白:二水洗牛心”之说。这里山高谷深,黑白两水的上游,因为山势陡降,水流的落差很大,两水夹山而注,如双龙咆哮奔腾前来,双溪合一之水,撞击巨石,回声清亮,声如雷鸣,其势惊人 此处浪花四溅,气湍喷雪,阳光下常常映现出缤纷的彩虹,且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水色曲尘,与石色相得, 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朝日照之,则有光彩发岩壑,相传以为大士‘小现’也”这一蔚为奇观的景观被视是峨眉山第一胜景。

范成大有《双溪》与《宝现溪》两诗吟咏其景,并评说:“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前日地过之,真奇绝。”“此景犹在庐山、三峡、雁荡龙湫之上。”

这里白日夜晚,都有盈耳的水声在峡谷里回呜旋应。但经过浓密的树林过滤,不觉其噪,反觉其清,“清音”之名,乃源于此;其意大约取自西晋左思《招隐诗》:“非心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明代游人富好礼醉心于此地的树色和水声,诗日:天柱峰头水,惊飞树杪来。山中奔日月,地底激风雷。古人在白黑二水之上,各建有一座石拱桥,名为双飞桥;又有亭,称双飞亭。双飞桥原名双溪桥,后改三皇桥,青石卷拱,坚实稳固,传为宋时所建。离这里不远,建有琉璃水亭一座,那就是牛心亭。“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真切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致。“双桥清音”,为“峨山十景”之一。

白云峡谷。从清音阁溯黑水而上1公里,入白云峡,古称“龙江栈道”。黑龙江旧称龙居溪,两侧危崖如削,激流飞沫,栈道上两峰逼近,仰窥天光,只余一罅,俗称“一线天”。赵朴初曾有《片石集·峨眉山记游》:疑无路,飞栈绝崖悬。上有青冥窥一线,下临白浪吼千川。屏息对奇观。范成大《峨眉山行纪》云:“雨后断路,白云峡水方涨,碧流白石,照人肺肝,如层冰积雪。篮舆下行峡浅处入寺,飞涛溅沫,襟裾皆濡,境过清,毛发尽竦。 淘米泉在白云峡最深处。”并作《白云峡》诗:“双溪疑从银汉下,我欲穷源问仙舍。飞澜溅沫漱篮舆,却望两崖天一罅。踱跤暑雨滑危梯,策策山风掖高驾。幽寻险绝太奇生,莫笑退之号太华。”

云雾山中。水生雾,雾生云,峨眉山的云,由于山的形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极变幻之能事,其中“云海”和由此而生的“佛光”犹为壮观和神奇。

在山脚下仰视峨眉,只见白雾在半山腰左右上下飘移,山腰淡蓝、墨绿,鲜红的各种颜色交叉地若隐若现,山峰错落;山腰以下,苍山挂翠,远天碧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花草顺四时烂漫开放,偶尔山鹰飞翔,在空中留 自己的旋律,山腰上下,风景殊异,对照鲜明,有未蹬临而兴致骤增之感。

攀登九十九道拐时,一会儿云雾在头顶上.尽头一片苍茫,一会儿雾影穿梭,云雾涌动,一直追你的脚根。有时,前后左右全都是弥漫的雾气.你仿佛置身于一个莫可名状的奇险境界,只能小心翼翼挪动身躯,生怕慌张走神而失脚。

高踞钻天坡上的洗象池,地势高爽,凭栏俯瞰,但见群山罗列,烟云缥缈,远山尽成蓬莱;洗象池遥对海拔1914的华严峰,雾霭苍茫,恰似海漫、浮礁,颇有海上仙山上感,每当云收雾敛,皓月当空,宛若身在人间“广寒宫”,“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静寄幽思”,心神俱逸。这名为“象池夜月”的奇妙境界,也是“峨山十景”之一。

海拔3077的峨眉金顶上的卧云庵,是一处名副其实睹云海观雾海的地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坐卧白云中,恍若在仙境。云海、雾海变化多姿、有声有色、绚丽动人。云雾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和夕阳如火的傍晚,仿佛给镀上了金一样,多姿多彩,云海绰绕。雾气奔涌,有如大海波涛,汹涌起伏,一会儿如万马齐跃,气势雄壮,一会儿如处女静卧,祥和温柔。云雾变化莫测,忽浓忽淡,峰峦青青苍苍,若隐若现,层层相叠,层层云海,层层山峰形成一种难以厘折的透视阁,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清人楼藜然《峨眉纪游》曾加以了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但见岩半万点烟萝,如拳加掌,如发如蕾,如怦如几,如蚁封,如马鬓;或俯或仰,或蹲成立,或侧而晚,或遍而拘,奇形幻状,拟议俱穷。俄而刚风倒吹,贬肌刺骨,氛雾四起,自左而右,无数翠峦。尽成银海

洪椿晓雨。从清音阁溯黑水而上,便可拾级而登,直至洪椿坪。洪椿寺雄踞于天柱峰下,因有千年古椿而得名。这珍贵树木被道学家庄子称赞为神树。他在《南华真经》中说,洪椿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峨眉佛僧又以洪椿树长寿,比喻佛法长兴,永传人间。洪椿禅院山门楹联: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洪椿以八干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洪椿坪海拔1120,四周秀峰环立,林岚游浮,雨雾迷像,两侧深香溪间,流水泞淙,山鸟和鸣,是峨眉山最佳避暑地。这里草木茂密,每当夏日雨后早晨,潮湿空气难以扩散,往往易于凝成水珠,寂静的洪椿弹院立于半明半暗的空闸之中,毛毛细雨,丝丝扬扬,如烟似雾,一片虚无缥渺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恍惚迷离的感受。“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因而有所谓“洪椿晓雨”之称。

晓雨本是平常之物,但这一带因处两山之间,林深湿重,雾气蒸腾,形成细雨从天而降,再坠人雾气之中,速度受阻,飞扬欲浮,这就与普通山雨大不相同。加之洪椿神树的灵气,“润玉晓雨”洒在游人脸上,顿感“仙山细雨润如酥”。康熙御笔手书大匾“忘尘虑”,意在点出此处景观的特色。洪椿晓雨也被列为“峨山十景”之一。

龙门洞峡。龙门峡,是峨眉山两个进山口子之一。昔日,因其景观奇绝,甚至被视为超过清音阁之双溪。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游记》中写道:“昔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龙门之名,据说是因为峡谷上的山形肖龙,蜿蜒而来,龙首恰到此为止。崖壁上的飞瀑,正像龙头的喷头。峡中有一直径约一米的悬立圆石,被认为就是龙口中所含“龙珠”,因此峡名龙门,洞号龙洞。

龙门峡两岸千丈崖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这里两岸青山不断,树木阴森,有“玉峡”之称。岩壁上,数道飞瀑直落谷里潭心。潭深水绿,游鱼可数。每逢炎夏,常有人到此划船,或坐岸垂钓,或人洞憩息,或静观山色,或倾听泉呜,其乐融融。岩上有一大溶洞,洞壁上有宋代嘉州太守孙富春题刻的“龙门”两个大字(亦有苏东坡之说),字约一米见方,至今尚存。据明代胡世安《游峨山道里记》记述:“洞深广二丈余,气象轩朗。⋯⋯石凹凸作鳞爪,名龙床、龙枕,可供坐卧。”

龙门洞峡地段是三叠系标准剖面所在,其出露地层具有典型的河流相、潮坪相、萨布哈相、开阔海湾相、漓湖相、滨海沼泽相等沉积。穿龙门洞沿河谷进入一公里许,河心有一硕大白云岩奇石,色彩灰白中带有浅赭,呈横线状,长约35,宽约25,常露出水面2左右,因其形状似船,当地人呼为“石船子”。关于此石,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说是当年普贤菩萨撑着这条船,运经书到此,因怕船被水冲走,便施展法术,使它变成了一石头。明人在山岩上刻有“藏舟于壑”四个大字。清人何永骏有《咏石船子》诗:隐踞云谷障紫澜,高呼船子度溪难,可知普贤当年行,留得慈航待我看。其实,峨眉山石船是地质构造变动的遗迹— 褶皱、断裂秆l流水差异陧蚀所形成的形象景观。

过去,在龙门洞还有个讲究,就是求雨。相传在峨眉县城保存着一个虎头,每当久旱不雨,即把虎头畀至龙门涧外,用以祈雨,而且颇为灵验。此俗据《苏东坡与李大夫书》所记,“旧见《太平广记》云:以虎头骨缒之有龙湫中,能致雨,仍以长绳系之,雨足,乃取出,不尔雨不止”。

如今,在这里修筑了峨高()公路,“天堑变通途”,昔日范成大眼中那种“插天千丈两碧城,中有玉堑穿岩扃。瀑流悬布不知数,乱流嵌根飞白雨。”(范成大《龙门峡》)的胜绝天下的泉峡奇景已不复存在,水面因修路的积石而抬高,但那个“龙珠”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刻在石壁上的双钩“龙门”两个大字,仍依稀可辨。

峨眉神水。在纯阳殿和清音阁之间的神水阁,海拔800左右.绿荫环抱,林壑优美。阁前大石缝中,泉水汩汩,水声清脆悦耳,这就是著名的峨眉山“神水”。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后,流进一大小不过几乎方米的方池,先人称之为“流杯池”。泉潭深尺余,终年不竭,水净甘美。倘若喝上一口,顿觉沁心润脾。

从历代墨家诗人、神仙道土留下的题咏墨迹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这泉水就引人注目了。相传,春秋时代,楚狂陆通不堪楚之弊政,佯狂不仕,来到峨眉隐居。他朝夕诵经,勤耕苦读,感动了仙女,引来瑶池玉液,供他饮用。于是,这泉又叫“玉液泉”,且有“神水通楚”之说。池畔有宋代文豪苏东坡书“云外流春”碑迹;明代张景贤写有“神水”字样—— “神水”的称呼大概就缘于此。不过从宋代陈希夷书的“福寿”二字来青,在宋代人们就知道这泉水可以“增福延寿”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的“神水”之说。然而当时我们的祖先不知道这泉水“增福延寿”的奥秘所在,他们只认为这是神灵的恩赐,菩萨的造化。

从地质科学的观点讲,神水阁大蛾石地处二叠系石灰岩与玄武岩接触带,地表沿水断层破碎带渗入地下深处,触及地球深部的高温物质,水温升高变成热水,受地下水及围岩的压力,使升高了温度的水又喷出地表,如此往复循环,常年不息。

1981年,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南江水文队等单位的专家、工程师和省地县卫生防疫部门化验分析,认为该泉水“没有工业污染,没有人工核素污染,含有钙、镁、磷、铁等多种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是理想的优质保健饮料。

白水秋风。万年寺,原名白水寺,白水寺有一水色澄碧的水池,因寺而名白水池,高阁倩影倒映池水中,伴随微波不断晃动,房星在《峨眉县志古迹》以“水印螺旋”之名将其列为二十四景之一。相传李白登峨眉山时曾住普贤寺毗卢殿旁,并在山光影映的池边聆听广浚幽雅的琴声,后来还抒写了《听蜀僧浚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人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此在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中,遂有“古白水寺,即唐广浚禅师弹琴处”的记载。清康熙时()眉山寺僧昙见的《白水寺》诗中,亦有“广浚弹琴处,松风满绿苔”之句。今白水池畔之“李白听琴处”标识,即为纪念李白其事而设。

白水池中有弹琴蛙,体态肥胖硕大,鼓鸣如同琴声,非常悦耳动听,为峨眉山一种珍稀动物。《峨眉山志》对其奇妙处曾有如下记载:“池聚群蛙,游人鼓掌,一蛙大鸣,群蛙次第鸣和,共数八。音将终,一蛙大鸣,群蛙顿止。作止翕然一律,如玉振金声。”谭钟岳《峨眉纪胜杂诗三十六首》其二十九亦就此吟道:“一样宫商鼓吹忙,冷冷天籁出池塘。仙姬何事官私辨,弹罢灵妃靓晓妆。”民间故事《仙姬弹琴》更附会说:弹琴蛙是峨眉中的仙女变的,其呜声是从李白与广浚禅师弹琴酬诗时学来。(干树德《峨眉山文史散论》第197)

 

PS:峨眉山的详细旅游攻略,请参考壹旅游http://www.ytrip.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