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拷问记者的正义天平

(2012-07-07 09:47:28)
标签:

影评

搜索

娱乐

文/达达先生

陈凯歌导演的《搜索》中,造成女白领叶蓝秋悲剧的直接推手,就是人们生活中无时不刻不会接触到的工具——媒体。叶蓝秋因为不让座遭到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批判,而借由这样一个不让座事件,借由媒体的选择和记者陈若兮的选择,整个事情又过渡到了涉及到人身攻击和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以及“不要脸的小三”这样的指责,事件的走向出乎意料,在各种媒体、各种手段的合力下,一起感伤的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看完电影,最先让人思考的,就是媒体该如何表达?在这些社会事件中,媒体所谓的公正与客观应该怎样保持,很明显的是,在《搜索》中,姚晨饰演的陈若兮对事件的重点做了刻意的选择,而且,她动用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力图让这个事件炒热。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很难说就做到了公平正义,履行了第三只眼的职责。而之后陈若兮对视频素材的选择与弃用,就更难说的上对得起记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责任感了。

在传统媒体——电视提供了信息的渠道和可信度的保障之后,网络这一新媒体也进入到陈凯歌导演此次作品的考量之中,电影里各色人等在网络上随意发言,没有真实性和责任的直接匹配,这些言论就自由的多。导演用了一些篇幅来展示这些言论,快速、凌厉的剪切直接给观众一种网络言论多样化、直白、没有禁忌之感,叶蓝秋的身份证照片、个人简历、工作岗位等信息直接就被暴露到网络之上,而之后被恶搞的照片、被指责的罪名、无处不在的网络谩骂,就更是让叶蓝秋本就悲情的生活蒙上了回归不了的阴影。

再看看陈凯歌导演在电影中所展示的其他媒体众相,一举成名之后的红火,实习记者的小悲催,互相借手的帮忙,这期间的交易似乎也并不是全部光明磊落……陈凯歌导演的文人本性再次展露无疑,回想近来的社会事件,大都在媒体的各种报道和遮蔽中,人们在寻求或者远离着真相。

“乐不思蜀”和“无人问津”现象的出现,不正好是对此的一个注解。一方面,媒体人知道真相却可能受到限制而无法全面报道真相,于是在有限的途径和口吻中试图展示信息,而另一方面,网民们借由着网络上言论的自由不断的追问不断的探求,最终在一堆混杂却又始终无法接近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各自拥抱着自己对事实的想象。什邡是如此,蓟县是如此,电影中的叶蓝秋事件,也是如此。

整部影片的真相,正在这“搜索”二字的含义当中,人们搜寻真相,却几乎很难接近真相,被媒体蒙蔽,被眼见所欺骗。回头再想想微博上成日被转发的各种或真或假的各色消息,以及每个微博主假借正义所发出的人肉搜索的博文,想想都不寒而栗,正如电影中所说的,媒体无孔不入,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了另外一个叶蓝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