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丽丝梦游奇境》——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2010-12-16 23:22:08)
标签:

影评

爱丽丝梦游仙境

娱乐

文/达达先生

孙燕姿在歌里唱道“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外婆或者妈妈都应该是讲着故事哄她们入睡的,在年幼时听过的很多很多故事里,大多数人的目录可能应该包括一本叫做《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小说。将记忆转化成银色梦幻,本就是电影工作者最乐此不疲的事情,因此,爱丽丝的故事,被不停的改编。

可改编来改编去,在国内观众的世界里,好像从来都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直到今天这部《爱丽丝梦游仙境》才受到了很多人的瞩目。这首先源于影片造势的能力,君不见到处的营销攻势,甚为凶猛。但在我看来,更多还是因为像蒂姆·伯顿、约翰尼·德普、安妮·海瑟薇这些名字太如雷贯耳。像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这样的“怪咖二人组”,已经给我们制造了很多古怪又经典的形象,比如木讷的剪刀手、天真的旺卡先生、邪恶的理发师陶德。这些有点非主流的角色,通过蒂老的巧手,再加上德普先生的妙笔,最终,它们迷倒了一群群的影迷。

其实这部新作《爱丽丝梦游仙境》,严格来说并不是小说的改编,它融合了原著作者刘易斯·卡洛尔的两本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而任何电影到了伯顿手里,必须要经过翻炒、加调料这个工序,这里的调料就是伯顿一直以来的独特怪诞风格。电影爱丽丝的年龄放大到了要嫁人的芳龄,而故事呢,应该算是延续着原小说的模式在继续进行。姑且,我们还是将它看成是小说的续篇吧。

顺着《阿凡达》的潮流,这部《爱丽丝》也是2D、3D全面开花,当初电影的卖点之一,也是绚烂如花的3D效果。为了不辜负导演们的辛苦工作,尽管经历过3D眼镜的折磨,但我仍然选择了看3D场的爱丽丝。结果,折磨还是一如既往,比如脑袋会间歇性的痛,眼镜会偶尔的疼,这些都不停的在阻碍我融入屏幕里去享受影片带来的乐趣。而且,即便是在当地最好的3D影厅观看,戴上眼镜后亮度锐减的问题,依然还是那么严重。

所以,奉劝接下来准备去看这部电影的朋友们,Imax是首选,普通3D的话,就一定选择有所谓双机放映系统的影厅。否则,2D会远比3D好看。而若对立体影像有眩晕症的,就直接奔着最便宜的2D影厅吧,虽然画面不立体,但最起码颜色更透亮。

气定神闲的欣赏这部电影的过程,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享受。老蒂姆用先进技术构建的地底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美丽王国。瑰丽灿烂的场景,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新奇,阴冷黑暗的场面,也有《断头谷》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细腻的技术让角色看起来真实可信。

至于电影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电影里的表现就参差不一了。蒂姆老婆饰演的红桃皇后,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不停的叫嚣着“砍掉它的头”。这个角色出人意料的成了电影里最最印象深刻的,海伦娜·伯翰·卡特的表演依然怪味十足,直到现在,想起电影里红桃皇后比例失调的身体,我仍然忍俊不禁。比较之下,一直以来的怪咖教父德普的表现,却不是那么抢眼。可能是因为出现的场景不够多,也可能是因为导演对这个人物的打造有点苍白。虽然德普贡献的,仍然是具有很高辨识度的表演和角色。倒是片中的几个动物角色,实在是要让我们加倍的喜爱,孪生胖兄弟叮叮和咚咚、他们的意见永远背道而驰,“萌”到不行的柴郡猫,虚张声势的睡鼠剑士……虚拟的动物演员们,它们的生动吸引了大家更多的兴趣。比如看电影时,坐在我后面的女生,一直对她男朋友说:“我想要这只猫”、“我想要这个兔子!”

《爱丽丝梦游仙境》让人最兴奋的场面,没有出现在爱丽丝勇斩恶龙头之时,而是这之后疯帽子先生的一段独舞,虽然明知那是并不是德普自己跳的,只是这样一段怪诞的舞蹈,出现在这么一部怪诞的电影里,终于让昏昏沉沉的我们瞬时清醒了过来。为什么会迷糊,主要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节奏忽快忽慢,前部分有的情节像韩剧一样发展缓慢,后部分又有一部分像好莱坞电影的情感进阶模式一般速度完成。我们始终无法真正抓到电影的真正爆发点,踩着不知何时引爆的地雷,却在不该爆发的时候就爆发。难怪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高潮就有了结局。

据说导演在影片里想通过爱丽丝探讨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哲学命题,结合影片的情节来看,这样的表达实在牵强至极。爱丽丝在电影伊始就犹豫着是否要向一个自己不爱的勋爵的求婚说“yes”,片尾她终于说了“no”;在地下世界,爱丽丝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梦里,后来她终于直面了现实;爱丽丝从不敢担当责任,后来主动穿上勇士的衣服英勇抗争……这些就是电影里所展现的爱丽丝的种种转变,直白、简单的只能让我认为这些是爱丽丝从小女孩到小女人的升格,顶多算的上对责任和自我的突破,若非要扯到“我是谁”这样的哲学话题,我就不得不怀疑是老蒂姆一时糊涂了,或者这压根就是谣传。

正邪对立的故事,结局当然还是“我代表月亮消灭你”一般的邪不胜正。在这样的故事里,过多的纠结于深度、表达也不太合适,重温儿时的梦想,应该算是比较合适的心态。就像有很多女孩都憧憬着能够成为爱丽丝然后漫步在wonderland,然后很多像我一样的男生,则梦想着能够成为像约翰尼·德普那样散发着男人魅力的怪蜀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